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10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29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08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65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01.
中国夏观主要是指中原农耕文明对北方游牧民族所抱持的一种引而不发的防御性政策,而软权力理论认为美国的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等精神元素构成了美国的权力资源,赋予美国在相互依存的世界政治中很大的优势。中国夏观与美国软权力论在诸多方面有可比之处,如都根源于文化上的优越感,注重道德感化,承认军事效用的有限性;但二者在所反映的民族性上有差异,所处的时代大背景也迥然有别,精神主旨也大不相同。这种比较能够增进我们对软权力理论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02.
周代立国于江南的姬姓吴国,被称为“荆蛮句(勾)吴”、“蛮之吴”,句吴即吴。吴人语言是“语”、“言”。他们的“语”言吴成“句吴”。古代吴、虞等字同声相通,铜器铭文句吴作“句吾攵”、“攻吴”或“攻■”、“工■”等。吴国开国君主吴太伯自号的句吴,即其父周太王亶父所封的东吴。从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到吴王夫差自言吴为句吴,就是他们的吴人方俗语言把“吴”说成“句吴”。这“句吴”的“句”和铜铭“攻吾攵”、“工■”的“攻(工)”,是吴人言“吴”的发声,正如汉唐以来古代学者解释的“句音钩,俗语之发声也,亦犹越为于越也。”句吴即吴,是国号,也是地名。吴取名于“天虞之山”即大吴山,含义为大。“太伯之封在西吴”和句吴的吴义“即鱼”、句吴是“句族为吴所并”以后的命名、句吴是“文身”之意等说法,都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3.
郝经作为金朝灭亡后南北方理学思想交融初期的实践者,以“夏互变”思想和践履“实学”为核心,发展改造了程朱理学的部分思想,以适应北方的学术土壤。同时,郝经的思想也时见矛盾之处,正反映了不同学术思想汇合时不可避免的磨合。  相似文献   
104.
近代中国人学习和传播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历程是不断深化的.最初是经世派提出"师长技"口号;接着洋务派继承这一口号,并掀起一个引进西方技术的实际运动;稍后,部分先进分子认识到西方船坚炮利的背后是发达的格致之学,从而将国人的科技观由感性器物层面发展到"理"与"学"的理论层面.但在整个近代前期,中国人都是在"西学中源"说和"中体西用"论框架内提倡学习西方科技的.这表明人们尚没有从根本上认识近代科学及科学文化的性质,近代科学思潮尚处于萌发和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05.
近代以来,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的"师长技以制"的战略思想,从理论上开辟了一条近代中国反帝反封的民族民主革命道路.辛亥革命在"师"方面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内容更加丰富,仿照欧美模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然而辛亥革命在"制"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缺点与不足,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时地暴露出来.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革命若要取得胜利,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6.
中国古代的夏观念随着华夏族群的逐渐形成而不断强化,夏两大族群在文化上的巨大差距通过"夏之辨"思想得到了集中体现。文化领先的华夏族群试图改变中原区域夏杂居的地理格局,重构一种理想化的夏秩序,"服事"理论就是这种政治理想的派生成果。"服事"理论强调文化和职责差异,欲重构夏分布格局,有强烈的服务现实倾向。但这一理论设想最终被现实世界所突破,夏之间的战争摧毁了理想化的"服事"格局。春秋以后,"服事"理论逐渐丧失其现实意义,转而成为纯粹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07.
哀牢地区是一个产盐之地.和昆明一样,哀牢也是一个善于煮盐的民族.通过语言学上的对比研究,《后汉书·南蛮西南列传》中提到的哀牢的语言“隆”字应该属于藏缅语.哀牢是古羌人的一个支系.  相似文献   
108.
张倩 《公关世界》2016,(15):12-12
当19世纪洋务派提出“师长技以自强”的口号时,他们一定不会想到,在一个半世纪后的今天,仍然有无数的中国企业在“师长技”。他们希望通过对成功企业的学习,找到让企业基业常青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9.
在中国思想史上,夏之辨的观念主要形成了两种逻辑。第一种逻辑认为文化先进的是华夏,而中国(大清)的文化先进,所以中国(大清)是华夏;第二种逻辑是因为华夏是文化先进的地方,而中国(大清)是华夏,所以中国(大清)的文化先进。由于中国长期在各方面领先,中国有文化既是前提也是结论,两种逻辑面目不清。而晚清之际,中国文化是先进文化已不再是必然。抱残守缺之士以第二种逻辑而抗拒西方文明,一些进步人士则以第一种逻辑主张学习西方文明。此外,清朝统治者以异族身份入主中原,使得弥平华和强调华两种思想共存,均成为晚清士人的思想资源。我们回顾这段思想史,应还原其多重面相,而不应采用辉格史式的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110.
刘亮 《经营管理者》2011,(2X):312-312
中英《天津条约》中规定了清政府自此以后不得在公文中使用""字。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历史地分析我们可看出""字禁用背后体现的是大清帝国和大英帝国之间的主权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