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61篇 |
免费 | 52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4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82篇 |
人才学 | 18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432篇 |
理论方法论 | 66篇 |
综合类 | 985篇 |
社会学 | 97篇 |
统计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48篇 |
2020年 | 47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72篇 |
2014年 | 111篇 |
2013年 | 94篇 |
2012年 | 129篇 |
2011年 | 128篇 |
2010年 | 135篇 |
2009年 | 121篇 |
2008年 | 121篇 |
2007年 | 102篇 |
2006年 | 92篇 |
2005年 | 94篇 |
2004年 | 49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21.
杨琦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4):87-90
道家美学对苏轼文艺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诗词中展现出的崇尚真朴,傲视荣贵的思想品格;提出了寓意于物,游于物外的审美态度;其被贬谪期间的作品展示了他看穿忧患,随缘自娱的超然的人生境界;在文艺创作上提出了随物赋形、成竹于胸、反对雕琢、因任自然等重要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22.
郭象版《庄子》删改本,比刘安版《庄子》大全本少十九篇四万余言。从南宋王应麟到今人王叔岷,历代学者所辑《庄子》佚文共计三千余言,不及郭删四万余言的十分之一。拙著《庄子复原本》补入佚文六百余字,仅占已知佚文的五分之一,五分之四的已知佚文难以补入。本文举例辨析若干佚文,以窥刘安版概貌,探究郭象删改的原因。 相似文献
23.
24.
25.
他者是与主体相对的概念,相较主体而言,他者的显著标志就是差异性。宇文所安对《文心雕龙》的选择与翻译,既是译者个人眼光和社会群体共同想象相互作用的产物,又是一个独具创造力的学者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与期待。宇文所安破除西方对强制统一性的执迷,用自己独特的方法阐释《文心雕龙》的价值,并对其差异性进行了富有想象力的重构。他的解构是... 相似文献
26.
勒维纳斯试图开辟一条通往“绝对的他者”的言路而引马克思为同道,在此所包含的意味,可通过与海德格尔、黑格尔等人的言说间的相互阐释、相互溢出中去体会。事关重要的是,作为马克思哲学起点的“博士论文”并非完全是黑格尔式的,马克思肯定了伊壁鸠鲁所提出的“感性原则”,远离了从“大全”上来考察他人问题的黑格尔思想姿态。 相似文献
27.
28.
社会系统的“自组织”与“他组织”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置身其中的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是一个由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整体。与自然系统一样,社会系统是在"自组织"过程中演化、进步的。但是,受近代传统思维方式长期浸淫的现代观念总是机械地、孤立地看待系统和系统中的要素,并最终得出了社会系统中存在"他组织"的结论。只有坚持了整体性、关联性的系统科学方法论,才能够看清楚社会系统的"自组织"性质,把握住社会系统演化的特性。政府或各类社会组织机构是这个系统的内部构成要素;社会的制度、法律、政策等则是这个社会系统的"序参量",而不是它的外部要素。社会系统是,而且只能是"自组织"的。 相似文献
29.
陈园园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66-67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了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生成的这一著名论断,并对女性的处境、女性的价值和女性的出路进行了探讨,点出了女性作为他者的原因。文章试从历史维度、生物学角度、社会学角度对其观点进行阐发,以有助于学界的研究。 相似文献
30.
陈鹏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2):151-154
拉康哲学以悲观极端的方式从反面证明了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论断。但他的理论忽视了实践机制对人意识形成的建构作用,没有对他者的来源和本质作出合理解释;由于其理论辩证性的缺失,将意识的建构单向绝对化,导致其理论座架没能走出主客二分的近代哲学构架,并隐含有价值悬设。事实上个体意识对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是“小我”和“大我”在社会历史场域中的实践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