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67篇
  免费   634篇
  国内免费   254篇
管理学   3234篇
劳动科学   175篇
民族学   1723篇
人才学   1025篇
人口学   283篇
丛书文集   8688篇
理论方法论   2005篇
综合类   21658篇
社会学   4747篇
统计学   317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654篇
  2022年   638篇
  2021年   857篇
  2020年   1052篇
  2019年   850篇
  2018年   337篇
  2017年   727篇
  2016年   912篇
  2015年   1393篇
  2014年   2757篇
  2013年   2298篇
  2012年   2725篇
  2011年   3159篇
  2010年   3103篇
  2009年   3063篇
  2008年   3706篇
  2007年   2720篇
  2006年   2416篇
  2005年   2320篇
  2004年   1951篇
  2003年   1531篇
  2002年   1292篇
  2001年   1077篇
  2000年   904篇
  1999年   425篇
  1998年   259篇
  1997年   182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942.
传统乡村社会面临的风险以自然灾害风险、疫病风险、社会稳定风险、矛盾纠纷隐患等为主。这些风险不仅冲击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还严重威胁广大农民的生命财产健康安全。传统乡村社会风险治理主要采取强基、救济并用应对自然灾害,预防、救治结合应对疫病,官民共治稳固社会秩序,利用乡规民约化解矛盾纠纷等措施。传统乡村社会风险治理呈现出上下互动与协调配合、礼法合治、公权力与民间权威相互结合等特点,其经验对推进新时代乡村社会风险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43.
文化是社会现实存在的反映。创新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反映社会现实存在的、满足社会需求的文化。写作是生产文化产品的行为过程,其变革,是向着创新文化的发展方向而同步运行的变革。写作变革运行的轨迹,应随着社会需求而转动;运行围绕的圆心,是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944.
945.
李清照和朱淑真是宋代两位最著名的女词人,她们以卓越的创作成就深远地影响了后世文学,为历代读者广泛接受.综观李清照和朱淑真的被接受历史,她们所表现出来的接受差异主要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接受历程的不同;二是情感认同的差异;三是接受模式的区别.通过考察和分析李清照和朱淑真词的接受差异,能更加深刻地洞悉李清照和朱淑真词的美学特征、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46.
王安忆作品中表现的女性意识对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她使女性意识的发展实现了两次突破.她最先把"性爱"引入女性文学,以自觉的性别意识建立起自己作为女性审视世界的独特方式和角度;她自觉运用女性主义理论,通过女性话语的抒写,进行女性主义文本的建构.  相似文献   
947.
当今学界对女性文学的研究大多借鉴西方舶来的女权主义、解构主义等理论,如果换一个角度,尝试从传统文化的视角介入,则可发现联系着世界华文女性创作的除了女性主义之外,还有深厚的儒家文化的影响力,而儒文化对女性创作的影响又表现为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笔者采用内外两种视角,一方面着力于将世界华文女性创作作为一个整体,挖掘其相对于西方女性文学和男性创作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从内部剖析各大地域板块间华文女性创作在长期分流状态下形成的各自特殊形态.  相似文献   
948.
949.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治国富民”的社会理想、“义利相兼”的价值理念、“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和“协和万邦”的世界胸怀是涵养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育现代化建设的奋斗者,建设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蕴含的软实力是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因素,概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950.
“两个结合”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双重历史向度中加以理解。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塑造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根性和底色:“大一统”的价值观念奠定了统一安定之道;“天下为公”的价值理想确立了责任伦理之道;“尚和合”的价值追求提供了中和守正之道。这些思想观念所蕴含的共同体智慧,蕴藏着化解从多元走向一体现实困境的丰富经验,启发我们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中寻求公与私、内与外、秩序与自由的平衡,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待深入发掘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