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59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88篇
管理学   606篇
劳动科学   112篇
民族学   309篇
人才学   249篇
人口学   242篇
丛书文集   2327篇
理论方法论   613篇
综合类   7120篇
社会学   2296篇
统计学   57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418篇
  2014年   904篇
  2013年   815篇
  2012年   918篇
  2011年   1035篇
  2010年   1178篇
  2009年   969篇
  2008年   1185篇
  2007年   908篇
  2006年   878篇
  2005年   801篇
  2004年   703篇
  2003年   443篇
  2002年   413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244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张小兵 《社科纵横》2007,22(11):122-123
中西两种绘画,不仅所用的工具、原料不同,创作方法、表现形式各异,而且双方在艺术形式和各种现象中反映出的民族文化意识也是不同的。这种文化意识不同的核心是对大自然、对于时空等宇宙观的不同感受,从而最终导致了两种绘画创作方法上的不同。本文仅从创作方法上阐述两种绘画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2.
在晚清,对于女性的热情关注与想望是值得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其中知识界提出的“女中华”命题尤具典型意义。此说首见于上海《选报》的一则报道,后经金天翮在《女界钟》一书的引述,以及《女子世界》杂志举办的主题征文活动而获得关注。因为话语形式本身的开放性,所以在启蒙者言说与文学书写中存在着微妙差异,由此形成独具意义的张力空间。聚焦于“女中华”这一独特的社会性别符号,梳理它从产生到传播的具体过程,讨论晚清知识界如何借此参与女性的想象与再构,并力图揭示其与民族国家建构之间的深刻关联。  相似文献   
143.
在生育政策为了适应社会再生产发展而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关注到从“生育”到“养育”这一完整过程中,女性参与了更多的家庭照顾实践。新的发展背景下,家庭环境所影响的角色分配、责任分工、亲职教育等对于家庭中母亲和父亲也提出了新的不同要求,提倡角色分配合理化、责任分工平等化和亲职教育的双系化,同时要看到女性参与家庭照顾这一行动背后所蕴含的个人价值、家庭价值与社会价值,肯定其对于家庭和谐关系与社会再生产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4.
吴坤元是桐城女性文学家的杰出代表,其诗内容丰赡,质文并美。吴坤元诗歌的思想性体现在注重抒写自我感受上,她的诗言之有物,立意高远,有儒家知识分子崇尚孝悌、诗礼兴家之风尚。吴坤元诗歌的艺术性体现在表现手法的丰富性和文学风格的多样化上。  相似文献   
145.
人类饮食实践中的性别差异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内涵,这既是文化建构和符号区分的结果,同时又在文化社会变迁中通过有意识地选择而得到强化。素食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从生态与食物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建构性压迫体系中被压迫对象的关切,实则是性别隐喻视角下生态问题的社会化。在这一压迫体系内部,风险分配不均衡且呈现出一定的等级性特征。因此,素食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可以更为积极地回应边缘女性尤其是第三世界女性的困境与诉求,并为女性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指明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6.
20世纪产生的女权主义对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直接影响到了影视传播中。在当前的影视传播中过于重视女性的主体意识而忽视了母性特征的凸现,所以我们呼唤社会的均衡发展,对母性特征的强调也应该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47.
农村女性人口流动的约束机制——社会性别视角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朱秀杰 《南方人口》2005,20(1):18-24
本文构建了"嵌入式"研究框架,以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特征为出发点,从社会性别视角探讨隐含的深层约束机制及作用途径,认为个人素质差异属于条件性因素,直接约束了女性流动的选择,而宏观层面的传统社会性别规范通过家庭和劳动力市场中观层面发挥影响,是约束的根源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突破约束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8.
郝君富 《人口学刊》2020,42(2):68-79
女性老龄人口特别是丧偶者面临更高的老龄贫困风险,老龄化背景下如何向更具脆弱性的丧偶独居女性老龄人口提供老龄收入保障,帮助其实现反贫困的目标是各国公共政策制定者面临的一项长期重要的挑战。遗属养老金的受益作为派生养老金权益的重要内容有利于阻止贫困和平滑消费,是帮助丧偶独居女性老龄人口反贫困的重要手段,世界各国普遍将其纳入强制性社会保障体系。但遗属养老保险制度可能带来对女性就业参与的不当激励,不公平的社会再分配效应及养老金财务支出负担增加等不利经济影响。对世界上3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遗属养老保险制度机制设计的比较研究表明有必要通过良好的遗属养老保险制度机制设计来实现其阻止贫困的重要作用,尽可能降低其可能的负面经济影响。本文建议主要包括:合理确定遗属养老金的受益水平以切实满足遗属的生活支出需要;严格限定被保险人需满足的养老金缴费条件;严格限定受益遗属需满足的受益条件;加强遗属养老保险与老龄养老保险制度的立法衔接等。当前我国遗属养老保险制度是明显缺失的,未来我国在建立遗属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中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优化机制设计,在充分发挥遗属养老保险制度对于丧偶女性老龄人口反贫困作用的同时将其潜在的负面经济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49.
六朝是中国历史上风采独具的时期。一方面,它以其动荡纷乱、黑暗沉重而著称于中国历史;另一方面,它又以其灿烂的思想文化深深地吸引后人。六朝美学以其高迈超逸的风神卓然标峙于中国美术史。它结束了先秦两汉时期的美学依附于政教道德的狭隘的境界,将审美和艺术创作与士人的生命意识与个性追求融为一体,形成了并列衣被后世的美学范畴,从而产生了“体大思精”的美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可以说中国完整意义上的美学始于六朝。其具有承前启后的转捩意义。六朝美学与先秦两汉以及唐宋之后的美学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具有自己内在的逻辑…  相似文献   
150.
李玉华 《齐鲁学刊》2007,1(4):58-64
宗教改革是西方文明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事件,但是对于女性来说却未必是她们命运的转折点。新教针对天主教禁欲主义肯定了婚姻的价值,"人人皆僧侣"的思想也使新教比较重视女性的教育问题。但同时,新教又使家庭代替修道院成为女性新的牢笼,新教也剥夺了一些女性在改革前拥有的独立生活的机会。面临改革冲击的天主教,不仅延续了中世纪的女性观,而且在某些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对女性的禁锢。无论是在新教还是天主教地区,女性对宗教和社会活动的参与都经历了由最初的积极活跃到宗教秩序确立后遭到排挤和压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