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2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81.
广西罗城仫佬山乡盛行的仫佬族民歌,是仫佬人用汉语的一种土话——“土拐话”演唱的本民族歌曲。它的体裁虽不丰富,但歌腔种类多,旋律、调式、声部组合以及曲式结构独特。  相似文献   
82.
83.
金艺风 《民族学刊》2010,1(2):118-120,165
羌族二声部民歌酒歌是一种多声部民歌口头传承的艺术。随之把演唱多声部民歌的人定为表演民俗音乐本质的传承者。通过口传过程发展下来的音乐传统的生成物说成民俗音乐时,形成羌族多声部民歌的要素可以归纳成以下三种。第一,具有连接现代与过去的传承性;第二,由个人或集体的创造性运动中生成的变异性;第三,根据人民群众对至今保留下来的音乐形态做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84.
辛迪娜是欧洲著名女高音歌手。一次演唱会之后,她刚和丈夫、儿子一起走出剧场,便被观众们重重围住。  相似文献   
85.
论题从技能和训练的角度,阐述了西洋传统唱法演唱的特点、规律、方法及实践要点,详尽地指出训练这些技能应注意的方方面面,同时还集中地反映了西洋传统唱法演唱技能所表现的不同特点及掌握这些具体方法的要领、步骤及切身感受。  相似文献   
86.
合唱艺术是一种分声部演唱、每个声部演唱不同旋律的艺术门类。从中国近代学堂乐歌起到新中国成立期间是中国合唱艺术生死存亡的重要阶段。本文将这一历史阶段划分为三个音乐时期,即从学堂乐歌时期、五四运动时期以及"左联"运动到新中国成立这三个时期入手,分析各个时期合唱艺术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其对当时时代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正1994年春节联欢晚会,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演唱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委婉的歌声,用教室、黑板、粉笔、讲台等意象深情赞颂了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情怀。这首歌曲传遍神州大地,成为对人民教师的献礼。那一年,我刚好大学毕业,走上讲台,成了一名人民教师。至今,已有20年。在我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我发现,长大后我并没有成了你,而是成了我自己。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作为一名行走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我深知,学习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要  相似文献   
88.
孝女李丹阳     
陈新 《老友》2014,(3):30-31
正孝感动众人,成为十大孝子2013年11月28日,感恩节。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丹阳本该对母亲倾诉感恩之心,但她却只有潸潸而下的眼泪,以及刀剜般的痛心。在这个寒风劲吹的日子里,一位老人在成都军区总医院含笑而去。这位名叫赖高碧的老人,便是李丹阳的母亲。《妈妈就是我的家》,这首李丹阳为母亲量身定做的歌曲,成了祭奠母亲的哀乐。含着热泪,李丹阳眼中浮现出沐浴母爱的历历往事。  相似文献   
89.
咏叹调是歌剧音乐中优美动人、最具有音乐魅力的声乐体裁,它是歌剧唱段的核心,它的存在能使全剧华彩盎然、气韵生动。进入咏叹调的学习标志着演唱者或声乐教学对象在音乐修养方面已经基本符合了大型作品的演唱要求,声乐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但是,要想较完善的唱好咏叹调,仅仅从声音上要求是不够的。在普契尼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和教学中,应该让歌唱者了解到普契尼女高音咏叹调的歌剧剧情、唱段背景、旋律特征,更好的把握歌曲演唱的风格。  相似文献   
90.
侗族大歌是最具民族文化特质的文化载体,并以其协调完美的复调和声与自然和谐的音乐美学特质广为流传。侗族大歌的多声部特色成为其民族性的彰显和民族心理的精神认同,是侗民族文化的本质体现并具有民族认同的意义。自然和谐的原生态艺术来源于人民长期对大自然的审美欣赏,并在劳动实践中创造出优美、动听的民族复调音乐,而"款"的组织形式和"寨老"的协商制度以及鼓楼公共文化都体现出自然和谐的特质,成为大歌安身立命的土壤。在现代性的语境中,内蕴于侗族大歌之中的审美特质以主体"体验"的方式勾连了传统文明与现代技术文明,再现了侗族大歌质朴天真的审美体质,呈现出民族自然艺术在现代艺术中的古典梦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