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93篇
社会学   230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91.
亲亲的额吉     
1第一次见,正站在门口。我大大方方地叫了一声:"妈妈!"拉着我的手,眼睛眯成一条细细的缝,"叫额吉!"于是,我就叫额吉。这一叫就是十年。十年前,我和一个叫毕力格的蒙古族小伙子相爱,却遭到了他父亲的坚决反对。  相似文献   
392.
唯有郑明月     
那次之后,我知道这个姑娘心里有一杆秤,是关于钱、关于付出的,它像铁打的原则一样,谁也不能碰。那天下班前,经理要我们这些文案到人事部去领人,单位招聘了一批试用期零工资的大学毕业生,给我们每个人都配一个免费的助手。因临时接了个电话,我去得晚了点,只有一个大学生在那儿等着,见了我连忙站起来。一看这  相似文献   
393.
文学著作尤其是小说中夹杂方言词语,是为了表现"自然流露"的活人,这是作家在小说创作中的有意识行为。其实作家在有意识运用方言创作的时候,也在无意识地传达人物心理、地域文化、以及历史的元素。作为具有浓郁武汉风情的汉味小说,其一大特征便是运用武汉方言进行创作。在汉味小说中,作家运用方言的本意是活灵活现地摹人状物。但是,方言是有意识的能指,所指是其背后的无意识。方言词语在摹人状物之余,还传达了人物的心理无意识、地域文化无意识和历史文化无意识,是具有文化性质的话语结构。  相似文献   
394.
正我的一个朋友吃饭谈生意时碰到冷场,就会跟别人聊聊星座。说和陌生人交谈,一开始难免生疏,谈论星座,既有趣又不过分涉及隐私,还能关注到在场的每个人,这样彼此之间的关系润滑多了,事情也就好办多了。所以闲暇时间就从网上和星座书上看相关的知识。绝对有一个星座专家的范儿,说得让人特别信服。这就是本人的辨识度。人最怕的是什么?是面目模糊,那样就没有人会记住你。Lady Gaga刚开始唱歌的时候,其实和现在的演唱  相似文献   
395.
正工作第一年,认识两位大哥,我才知道一个人月收入的个人所得税居然可以被扣1500块以上。比我的月薪还要高。去了北京,找到第一份工作,我才知道原来真的有超过3000块月薪的工作,原来我也能拿到6000块!后来的日子,我不停被这  相似文献   
396.
原来是……     
实习快半年了,作为一名小助理,办公室里的电话我可没少接。记得有一次接到一位客户的咨询电话,对方的声音嗲声嗲气的,我一听就觉得是位年纪不大的姑娘。听完“”的叙述,我便说:“小姐,请稍等,我帮您转接相关业务专员。”说完我按了转接按钮并放下电话。第二次,我又接到了这位“小姐”的电话,“”似乎也认得我的声音,口气生硬地询问我某某同事在不在,我依然很客气地说:“小姐,某某不在,您方便留下联系方式吗?”“”犹豫了下,便告诉了我名字和手机,然后匆匆挂了电话。  相似文献   
397.
无论何时联系李冰冰,总是马不停蹄行色匆匆的样子,一次次地约采访,的经纪人刘晶一次次地说抱歉:“冰冰真的忙啊,睡觉都是挤点时间打个盹,三天没睡过8个小时。就是这么拼……”  相似文献   
398.
399.
不同于以往的汉语小说创作的叙述方式,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的小说代表作《灵山》,不是以专有名词也不是以常用的第一人称“我”称谓小说的主人公,而是以第二人称“你”和第一人称“我”及第三人称“他”来称谓小说的主人公。不仅是主人公,除极少数的传闻中的被叙述者偶尔以名字或诨名称谓之外,所有的叙述者和几乎所有的被叙述者都是以人称来称谓的。小说中主人公“你”、“我”的面前常有女性人物登场,作者以“”来称谓这些女性人物。拙文意在通过对作品文本的具体分析,尝试解读这种全方位的以人称称谓作品人物的叙述。  相似文献   
400.
古代汉语中没有女性第三人称代词的专用字,现代汉语女性第三人称代词专用字的出现及其形音的厘定主要与对译外文女性第三人称代词和书面表达明晰性的需求有关。“”与“他”读音相同且形体相似,并有相同偏旁内在的表意提示,决定了“”比“伊”“”等字具有更高的可识性和可接受度。用“”与“他”区分性别,符合文字构件分布的家族相似性,符合汉字模因的认知心理,符合人类认知的范畴化理论。“”字的认可和流行既是中西语言交流的结果,也是口语称说与书面文字写作相契合的产物。这为语言规划提供了如下启示:文字的创造或借用要以刚需或实用为前提,要符合人们的认知心理,文字形式要便于记写且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语音的规定要考虑人们的称说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