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69篇 |
免费 | 135篇 |
国内免费 | 5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10篇 |
劳动科学 | 72篇 |
民族学 | 297篇 |
人才学 | 86篇 |
人口学 | 189篇 |
丛书文集 | 1603篇 |
理论方法论 | 400篇 |
综合类 | 4013篇 |
社会学 | 1223篇 |
统计学 | 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153篇 |
2022年 | 168篇 |
2021年 | 192篇 |
2020年 | 195篇 |
2019年 | 159篇 |
2018年 | 81篇 |
2017年 | 148篇 |
2016年 | 203篇 |
2015年 | 264篇 |
2014年 | 786篇 |
2013年 | 554篇 |
2012年 | 527篇 |
2011年 | 655篇 |
2010年 | 664篇 |
2009年 | 549篇 |
2008年 | 649篇 |
2007年 | 480篇 |
2006年 | 331篇 |
2005年 | 348篇 |
2004年 | 274篇 |
2003年 | 189篇 |
2002年 | 180篇 |
2001年 | 178篇 |
2000年 | 120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闫广芬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17(6):6-9,33
21世纪中国妇女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全面深刻总结上个世纪以来中国妇女解放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探索新时期妇女发展的道路,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任务。引入终身教育理念,以社会性别(Gender)视角下男女平等多元化的分析框架作为理论基础,妇女发展强调的是女性的经验、女性的立场和女性视角,更为重要的是它以妇女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02.
103.
谭晓静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43-46
族籍被界定为个人与某民族的一种隶属关系。民族识别给每一个公民赋予了民族成分,20世纪80年代民族成分的恢复与更正,使族籍在一定原则下得以变更。潘湾土家族获得了少数民族身份,但并未强化其文化认同。而潘家湾土家族乡的成立,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4.
张小云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2):67-70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了民主建设,促进了边区妇女自主意识的觉醒。边区妇女在参政意识、家庭自主意识、受教育权利意识等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强。边区妇女在党的领导下,从无我到有我,从被动走向主动,基层妇女增强了群体自主意识。但是,由于时代和自身的限制,边区妇女在自主意识的觉醒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5.
西方女性主义者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例证,认为国家的社会政治以及法律制度维护乃至纵容家庭暴力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分立于批判法学的女性主义法学提出国家法律不但没有起到禁止暴力、保护妇女的作用,反而给社会公众传递了不良信息,使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行为合法化了。在理论根源上,女性主义法学认为正是理性与非理性的二元世界观,以及公共、私人领域的划分将妇女置于被统治、受压迫的地位。对"妇女问题"的关注、通过制度设计保障弱势群体的表达权、追求个体正义的实现是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6.
李诠林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115-118
华文文学中存在着寻根写作、乡愁书写、故国想象、探亲与旅游文学等有着相同母题和近似创作心理的"回归"写作现象。此类"回归"写作的表层显象是书写者的身份认同与原乡崇拜;内在成因是华人族群的"叶落归根"、"安土重迁"等儒家文化理念,以及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华人族群集体无意识;外部的推动力则是"五四"以来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影响。此类"回归"写作,具有人性书写的多重面貌,表现出了复调叙事的独特况味,增强了华文文学创作的包容性与开放性。 相似文献
107.
宋剑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2)
<林海雪原>是一部以战争题材为叙事内容的"红色经典",作者通过描写少剑波和小分队在剿匪过程中的"神性"智慧和"超能力",夸张性地表现了"兵"的传奇与"兵"的神话,进而深刻反映了作者崇高而神圣的革命英雄主义理想. 相似文献
108.
世纪之交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十大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朱光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肇始于8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与组合,将是世纪之交更大规模社会分化进程的基础和组成部分。在产业革命的有力“推动”和市场化的有力“拉动”下,至少在2010年即预计中的社会转型完成前,这一分化在规模和速度上都将超过以往,并会产生许多新的特点和衍生许多值得注意的社会现象。其间,社会成员构成将趋于“智能化”,并迅速经历第二、三产业劳动人口超过第一产业劳动人口等一系列历史巨变;私营企业主等与非公有制经济相联系的阶层将会持续扩大;企业家等新兴阶层将会真正形成;农民阶级的进一步分化和工人阶级的一体化将同步进行;社会阶层变动趋于加快,“两栖人”趋于减少;“身份”因素将加速退出历史舞台;贫富差距在总体上将有限度地继续扩大;阶层之间的冲突会有所增加,但一般不会引发全局性的社会动荡。纵观这一阶层分化的全过程,不难发现这是一场“从身份到契约”转化的进步性社会运动。 相似文献
109.
跨界民族问题是当下许多民族国家面临的棘手问题,其形成和运行具有自身的逻辑和机制.从历史渊源、权力结构、发展差距、社会融入、精英意识和国际关系几个角度对跨界民族问题进行发生学分析,可以看出,跨界民族问题的发生和发展是以上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共同结果.所以,民族国家要解决跨界民族问题,必须推行务实、灵活、弹性的民族政策,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0.
作为乡村人口“在地化”的主要群体,西藏农牧区妇女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受制于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西藏农牧区妇女充分参与乡村振兴依旧存在诸多制约,无论是参与的广度还是深度均需突破。本文意在通过分析丹娘乡妇女参与乡村振兴的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透视农牧区藏族妇女发展状况,找准妇女发展障碍,进而提出乡村振兴和妇女发展两促进的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