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严羽论诗,唯标"兴趣",以"兴趣"作为审视诗歌艺术高下、优劣的标准。"兴趣"说也是他对诗歌本质特征的概括。本文从"兴趣"说的含义、"兴趣"的获取途径两方面展开论述,以求获得最接近严羽本人观点的"兴趣"说的解释。  相似文献   
62.
禅宗心学的要义可用“境”、“悟”、“空”三个范畴来概括,它们所包含的美学思想对唐宋诗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中唐初见端倪,从晚唐到宋末体现于对艺术创造与鉴赏的审美特性及规律的研究。这一研究展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心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63.
李庆瑶 《理论界》2012,(2):118-119
"不用禅语,而时得禅理",可说是王维山水田园诗中"入禅"之作的艺术特征。这种"诗禅结合"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以禅入诗,以清静之心"妙悟自然"的艺术思维;二是以禅境写诗境,将禅理融于万物万象的感性形式之中,从具体生动的形象画面里自然流露出自己的思想倾向,达到"物我两忘",诗情画意与禅理融为一体的艺术境界。可以说,禅宗思想为王维提供了诗歌创作的新境界,并促使其用一种新思维方式来观照、反映世界。  相似文献   
64.
唐宋“虚实”观的发展与文学创作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文学批评史中的“虚实”范畴源自老庄“有无”论,经魏晋六朝实现由哲学向文学的重大转化和初步发展后,其内涵在唐宋时期又得到了全新的推进和提升,具体表现为文本风格和欣赏接受两方面。这不单是受佛教禅宗思想影响的结果,与大量批评家的总结分不开,更与当时的文学创作关系密不可分。唐宋的文学活动为“虚实”发展提供了实践的土壤,本文从佛教思想影响下的唐宋创作风貌、诗人与创作、批评家与理论主张等方面,以王维“空灵”诗风为个案,剖析了“虚实”在唐宋的发展概况及与当时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从中见出中国古典艺术“尚虚贵无”传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65.
历代文人不懈地探求诗词成功之本,先后经王充、曹丕、萧统、刘勰、钟嵘、司空图、严羽、谢榛、王士祯、王夫之、王国维等人一代代不断地辨析、继承、扬弃、升华,已初步探明要写出好诗,诗人必须达到物我两忘、间不容声,无须审辨探求,而诗情盎然满怀的境界———这即是写出成功诗篇之本  相似文献   
66.
李天道 《天府新论》2011,(5):138-142
中国文艺美学主张审美创作中,审美者必须心"合于妙""妙悟天开"强调审美体验中的心领神会与"妙机其微"。"妙",具有微隐的意思,指人的生命的一种隐微物质,是生命的原初构成状态,具有原初构成之美。"妙"是宇宙自然的生命节奏和旋律的呈现,故不可道破,不落言诠。审美主体只有用心灵俯仰的眼睛去追寻与感悟,于空虚明净的心境中让自己的"神"与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万物之"神",即"妙"汇合感应。  相似文献   
67.
严羽诗禅理论与宗杲禅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杲禅学是影响严羽诗禅理论的一个重要环节。严羽借鉴宗杲禅学教判方法提出辨体说,并依据宗杲的教判体系判别不同诗体的高下,建立判诗体系;借鉴宗杲倡导的具有教判色彩的“妙悟”的主张,提出“诗道惟在妙悟”,比喻说明诗歌所抒之情的思维特点,区分不同诗体的高下邪正,标举盛唐诗体;借鉴宗杲看话禅由参究公案入道的方式,提出参诗说,指示妙悟诗道的途径等。  相似文献   
68.
我国传统的诗词评点,历来有所谓"兴象"、"妙悟"、"神韵"、"性灵"、"境界"诸说,这些说法虽称述有异,而其基本原理则一.  相似文献   
69.
"悟"作为一种审美创作与体验方式,它通过感受、理解、体会、领悟获得一种触类旁通的知觉或直觉,传达出玄妙深远,心境澄明的精神境界.古典诗学的"悟"范畴主要指妙悟、顿悟、禅悟,它们在文学欣赏与创作中具有一种趋向于对"无限"、" 偶然"的体验,是在感性基础上的瞬间的超越.  相似文献   
70.
严羽论诗以兴趣、诗识和妙悟为着眼点,指陈江西诗派积弊,总结唐宋诗美特质,既有标识时代审美趣味变迁的重要意义,又有自身立论取法未尽完善的弊端.兴趣说提出了新的诗歌至境的理想,主张诗学汉魏盛唐,但历史潮流与时代风会的影响又使其诗论主张包含着微妙的矛盾.诗识与妙悟说指出了学诗的门径和方法,以禅说诗顺应了时代风气而触及到诗歌美学的本质,同时其理论缺陷也使妙悟说自陷其弊.对严羽论诗的利弊得失应结合时代背景而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