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8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古代冬至观念与《尧典》历象的岁始岁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用圭表观测日影,发现了冬至现象,并进而认识到,作为年与年之间的终交接点,冬至具有阴极阳生、终而复的特性.这种知识性的认识是制订历法的首要依据,又被概括成哲理信条,尊奉为天道,成为一种自然法则;战国后期到西汉初,已普遍行用昼夜百刻制、十二时辰制及四分历,星占术以内行星晨出东方标示冬至时辰,历家则测得二十八宿赤道距度值与二十四节气太阳所在赤道宿度表,又运用分数算法,从冬至之日划分出冬至时刻,由此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基本概念,使古代冬至观念呈现出不同的理论形态.古人认识冬至是一个逐渐趋于精确的过程:仲冬→仲冬之月→冬至之月→冬至之日→冬至时刻,这些认识成果分别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严格的区别.以此观之,《尚书·尧典》所述的测时方法,诸如辨识物候、星象、斗指,计量漏刻及观测日出方位等,都仅能测得一个时段,其纪时方法也仅能识别四季,因此没有规定一年以何时为终,年与年之间处于循环无端的模糊状态.这一口传史料在形成文字时使用了一些后世的词语,附会之言亦在所难免,其历年长度数值“(眷)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则属于战国以后的认识.这就需要对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认识加以辨别,如果用后世知识去改写这种初文化,就无法认识其中所蕴含的特有的思想意义,也不利于认识其后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和哲学.  相似文献   
32.
明代徽州宗祠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代宗族制度最为完善和发达的地区之一是徽州,当地兴建宗祠相当普遍。嘉靖十五年祭祖今为徽州宗祠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徽州宗祠祭北迁祖的兴盛还与汪华、程灵洗的地域神崇拜有关,元代徽州学者主张祭礼祖也推动了宗祠建设;明代徽州宗族建祠祭祖的特点是宗祠的发展,即以祭祀迁祖统宗合族。  相似文献   
33.
袁延胜 《西域研究》2008,96(1):8-16
尹湾汉简《武库永四年兵车器集簿》记载的"乌孙公主诸侯使节九十三"、"郅支单于兵九"两项内容,蕴涵着可贵的西域历史信息."乌孙公主诸侯使节"揭示了乌孙公主与故乡楚王国的密切联系;"郅支单于兵九"表明了汉朝诛灭郅支单于的重要历史影响,而"郅支单于兵九"的收藏与使西域骑都尉甘延寿有关.  相似文献   
34.
鲁、齐、韩、毛是汉代《诗经》传授的四大学派,他们对《诗经》具体篇章及其相关问题各自发表了不尽相同的看法,建立了一套自成门户的系统解说,提出了一些重大诗学命题,形成了一些著名诗学范畴,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其代表性命题和范畴,作出扼要阐述和评论,以同先秦《诗》说研究形成系列,构建“诗经学”的传统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5.
<诗古微>以发明三家<诗>微言大义为宗旨,认为三家<诗>微言大义的核心是四说,为周公制礼作乐时所制定,遭礼崩乐坏之后,由孔子所最终确定.二南不是以周公、召公为分判,而是周公所定四说的体现,主文王,以正夫妇之道为义.四说的实质是儒学传统的夫妇君臣父子的伦常大义,也具有<公羊>学三统循环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36.
关于汉代属国的几个问题@丁福林$盐城师范学院中文系!江苏盐城224002  相似文献   
37.
本文尝试从定语位置对空间维度词“大”进行语义分类,运用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分析“大”由空间原域向数量规模、力量程度、年龄、时间和社会地位目的域的隐喻映射路径,探讨通过“量”的相似性原则“大”借用空间概念来构造其他非空间概念,揭示隐喻作为认知工具在语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8.
汉代研究《诗经》的鲁、韩、齐、毛四家都曾提出过“四”说,但它们的内涵不尽相同。其中《毛诗》“四”说强调了《诗经》风、雅、颂的讽谕美刺功效,而《齐诗》“四”说则出自纬学,《诗纬》以“阴阳五行”之说解释《诗经》中《大明》等四篇诗作。刘勰的《文心雕龙》中也有“四”说,其来源于《毛诗》,并影响了《文心雕龙》的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39.
孙钦香 《东方论坛》2012,5(5):30-34,38
在《大学》修身功夫的次第问题上,船山针对阳明对朱子“格物教”说的批评,认同朱子的观念,批评阳明的功夫论观念为“离物索知”。同时,船山又通过对《大学》格致功夫与诚正功夫相互界定关系的诠释,认为格致诚正四者俱为“入德之门”而不可偏废,藉此来转变朱子“格物教”说理论上可能的偏颇。  相似文献   
40.
汉代的诗学,基本上是《诗经》学,而《毛诗序》就是汉代《诗》学的纲领与津梁。“温柔敦厚”的“《诗》教”与《毛诗序》融合以后,“四”、“六义”,“美刺”、“比兴”,“风雅正变”,“吟咏情性”,“发乎情,止乎礼义”,“温柔敦厚”等重要的诗学范畴,形成了汉代《诗》学的体系,并对汉以后的诗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心雕龙》与汉代《诗》学有极深的渊源关系。刘勰的诗乐观与《乐记》和《汉书·礼乐志》的关系紧密。受《毛诗序》的影响,刘勰弘扬了“四”、“六义”。在美刺比兴方面,刘勰发展了《毛诗序》及汉儒各家对比兴的解释。另外,《文心雕龙》还继承和发展了“温柔敦厚”的诗教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