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9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卢新文 《东岳论丛》2012,33(5):188-190
“循环宇宙”是由无数个循环周期构成的宇宙.这种意义上的宇宙,可名之为“总宇宙”;而“一个循环周期”意义上的宇宙,可名之为“个宇宙”.“个宇宙”有有终,是有限宇宙.大爆炸(或大反弹)既是前一个“个宇宙”的终结,也是后一个“个宇宙”的开.“个宇宙”的宏观循环过程是:大爆炸(或大反弹)——膨胀—大反缩——收缩——大挤压——大爆炸(或大反弹).这个过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总宇宙”无无终,是无限宇宙.其无限性体现在“个宇宙”的“无数”之中.用哲学的语言说就是:循环宇宙是有有终和无无终、有限和无限的对立统一体.  相似文献   
72.
保证期间的问题一直是担保法领域的热点问题。保证期间既是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时间要素,又是债权人主张债权的时限,因而保证期间的确定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国现行《担保法》对于保证期间问题采用的是约定期间与法定期间相结合的法定主义的立法模式,但其仅对法定期间的长度及起算点作了规定,而对约定期间未作任何立法规制和要求。由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和市场主体的多样性,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不约定保证期间及约定不规范的情况非常普遍,对保证期间的完成及其法律效果也存在不同理解。本文认为保证期间的确定,关键在于如何确认其期与终期。  相似文献   
73.
公羊家提倡改制,"元年春,王正月"寓意新王即位当更元建,以示禀受天命、王权合法、一统于君.重新纪年,赋予其"天地之""岁之""人道之""政教之""一国之"之义,倾注以王道正义的价值理念,传递"天下更""成与维新"信息.从"天端""王政"到"诸侯即位""境内之治",隐藏的是王道逻辑.《春秋》"王鲁""据鲁"...  相似文献   
74.
在当今系统观念的指导下,人们对因果关系的传统认识得以彻底革新。文章指出,从原因到结果是系统自身的演化。系统从态向终态的演化遵循着因果必然性,它也是对因果同一性的最好诠释。系统演化的原因可划分为根据和条件。可能性不是主观的想象,它是根据与条件相结合的可能性。必然性不是神秘的东西,它有着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5.
76.
现行版《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有"小姑扶床"一句。"扶床"的释义众说纷纭,出现许多牵强之解,将"小姑"的年龄解为十岁左右。从典籍用例来看,"扶床"一词已见于南朝佛经,是文化交流引起"床"的形制改变后出现的。"扶床"有三个义项:本义为扶着床,引申专指儿童扶床站立或学步,进而泛指儿童年幼,经历了一个词义演变的过程。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版本及成书情况来看,原本可能无此句,"小姑扶床"当源自顾况《弃妇词》。不能将"扶床"的"小姑"理解为十岁左右,"扶床"实指其年幼。  相似文献   
77.
虞世南以"五绝"名重初唐,其诗风由齐梁以来的婉缛一变为清劲、豪放,为初唐诗歌迈出齐梁绮靡之风的阴霾,走向明朗、豪放之路做出了典范。实为大唐之音的发。  相似文献   
78.
包世臣是清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他的书学著述涉及到中国书法的诸多方面,尤其对学书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关于用笔方法及其产生的效果,包氏阐述了“艮终乾”、“中实”、“断势”和“形直意曲”等有价值的理论,可供大家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79.
有无零年是跨入21世纪前应解决的。有零年,是人追求科学真善美的必然①;无零年,如儒略历等②是不明白零的特殊性引来的遗憾。本文侧重对《史记》干支论的破译,及干支轮和干支坐标的引入;最后,以年轴的存在作结论  相似文献   
80.
中日两国近现代文学的确立,都是在近现代历史运动背景下的异文化交流的结果,但在研究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中的日本因素考察仍显薄弱。本文即试图从两个角度去整理、观察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日本文学的参与与影响:一为中国近现代文学发生的动力问题;二为对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中日本现代文学的参与成分的探讨。对跨文化的比较认识,也就是我们理解中日两国近现代文学的发生与发展的现实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