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52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273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通过对徽宗朝在朝与在野文学两大文学阵营的对比、韩驹其人和江西诗派其他诗人的对比、韩驹本人前后期诗歌创作的对比以及不同文论家对韩驹诗风评价的对比等角度,循时代背景、人生态度到诗歌风格的论述次序,透过韩驹的官样文章来考察江西诗派的文学品格。  相似文献   
112.
浸透着南朝宫体诗派独特审美情趣的宫体诗,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流行的必然性,为后人展示了特定历史阶段的女性美,构造了诗歌结构的形式美,强化了诗歌诉诸听觉的音乐美和诉诸视觉的色彩美。  相似文献   
113.
近年来,随着新诗研究程度的深化、细化,已鲜有拓荒性的力作诞生,众多学者为出新、求变,或沉潜于新诗细微处取证,或跨学科嫁接新的学术生长点,一定程度上开阔了研究视域,但亦使新诗研究陷入僵枯的历史考证 和文学性稀薄的社会文化研究之中.日前,吴井泉先生出版的<现代诗学传统与文化阐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以下简称<阐释>)摈弃从五四出发的传统新诗研究范式,将聚焦点移至20世纪4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三个新诗相对成熟、稳定、多元的发展阶段,从诗潮、流派、重要诗人三方面逐层递进地绘制诗界版图,多层次探寻新诗传统形成期各种诗潮相互对抗与和解的动态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14.
方苞、刘大槐、姚鼐引领的桐城派是清代最有影响的散文流派,其实,桐城派作家中的一部分人也从事诗歌创作,并且形成了一个诗歌流派.这一点,最早由桐城作家姚莹指出,他说:"国朝持论之善足洽天下大公者,前有新城尚书(王士稹),后有吾家惜翁(姚鼐),庶几其允乎.  相似文献   
115.
116.
钱陆灿是清代顺康年间著名文人,虞山诗派代表作家。其作品康熙年间曾有过刻印,今有《四库未收书辑刊》收录,但遗漏其所作诗文不少,现仅在其他已刊书籍收集到钱陆灿长篇歌行2首、短诗1首、残篇3个,提供给相关研究者,意在抛砖。  相似文献   
117.
在历经三百多年的宋诗史上,江西诗派统治诗坛的时间长达近百年。在如此强大的诗学传统面前,南宋中兴诗人杨万里却本着求新求变的创作精神,开创了新的诗歌审美范式——"诚斋体",打破了江西诗派笼罩宋代诗坛的格局,最终超越了宋诗以才学、文字、议论为诗的诗学传统,而他早年对江西诗派内部"变调"理论的融通则是其超越江西诗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8.
周小艳在《河北学刊》2014年第1期撰文指出,清初“虞山诗派”的重要人物冯班对清代诗坛影响深远。但诸多学者往往将冯班的影响局限于“虞山诗派”和吴乔、赵执信等诗人,而未注意到何焯。冯班诗学以晚唐为宗,将取法晚唐的诗歌取向系统化、合法化,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并聚集了一批风格取向相同之人相互唱和、切磋,创作了大量的具有晚唐诗风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9.
韦应物是唐代盛、中转运之际的一位重要诗人 ,因其诗风的独特、成就的突出 ,以及生活方式的迥别于流俗 ,历来被目为例外于当时诗坛的一个独特存在。本文从横的方面 ,以韦应物在文学上的社会交游为考察对象 ,剖析了“吴中诗派”,特别是该派的中坚诗人顾况、皎然、秦系等人与韦应物诗歌创作的关系 ;另外还分析了与韦应物过从甚密的孟云卿、刘太真、畅当、阎防、薛据、丘丹等人对韦应物诗歌创作的影响 ,旨在揭示 :韦应物虽然是当时诗坛的一个例外 ,但并未完全脱离其所身处的文学环境而孤立存在 ;其诗歌创作与其文学交游 ,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0.
考察吴文英的词作,离不开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宏大历史语境。对吴文英词进行现代化的解读颇多,叶嘉莹先生提出的"时空杂糅"与"感性修辞"两大主要特点并非吴文英词所独有,也不是西方现代诗歌所独有的。事实上,英美意象诗派与中国传统诗歌在意象使用、意境追求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