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53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0篇 |
劳动科学 | 4篇 |
民族学 | 29篇 |
人才学 | 5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308篇 |
理论方法论 | 48篇 |
综合类 | 1050篇 |
社会学 | 109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96篇 |
2013年 | 82篇 |
2012年 | 111篇 |
2011年 | 131篇 |
2010年 | 139篇 |
2009年 | 124篇 |
2008年 | 131篇 |
2007年 | 107篇 |
2006年 | 105篇 |
2005年 | 80篇 |
2004年 | 54篇 |
2003年 | 53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6-88
《西游记》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神魔小说的集大成者,有巨大的原型解读空间。从原型批评角度对《西游记》主题模式进行重新解读,其原型意义可以理解为远古时代人们对外部挑战者与内部过错者的惩戒以及二者相应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83.
叶荭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7(3)
轭式搭配是指用一个词来支配或修饰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而这个词通常只和其中一个事物搭配,然后顺势把它连用到另一事物上。在原型理论的观照下,拈词界定了一个语义范畴,在此范畴中,本体成为原型成员,拈体因为和原型成员之间具有一定家族相似性而成为边缘成员,拈体和本体通过拈词连接起来。通过一定的家族相似性构成的搭配没有超越特定的语义范畴,因而并不牵强。这种顺势搭配由于拈体和本体之间距离远、家族相似性低,产生了新奇、生动、简洁和幽默的修辞效果。运用原型理论对轭式搭配进行新的分类,可以更好地解读其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84.
江南传统水乡城镇景观原型及其形式表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南水乡城镇如何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既保持传统地域文化特色,又体现时代精神,如何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及当代居民生活需求结合起来,这是个值得探索的课题.运用建筑类型学方法,抽象出江南水乡城镇一致的景观原型--临水街区亲水空间,并对其形式表达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使新江南水乡的建设建立在对内向性理式和亲水性理式及意义延续真正理解的基础上,使其成为形式创新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85.
赵丛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98-100,110
在社会语言学上,女性语言被看作是众多语言变体的一种,人们常常会从各个角度来探讨它形成的原因,而对它具体是如何形成的却很少提及。于是,文章在原型理论的框架下对法语女性语言原型的产生和这一语言变体的形成进行较为系统的描述,并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近距离地观察原型与范畴内其他成员的相似性并突出其在女性语言形成过程中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86.
弗莱认为神话赋予仪式以原型意义,上古时期"禖""礿"祭祀,既是生育神话的仪式化表现,也是众多情爱主题文学作品的文化原型。《牡丹亭》在呼唤爱情、反抗礼教、礼赞人欲的主题之内,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学中长期隐匿的高禖崇拜。杜丽娘即是高禖的化身,"游园""惊梦"等情节是《礼记·月令》《诗经·溱洧》等描写的古代仲春风俗和先民信仰的再现。从先秦文学到汤显祖的时代,这个文化原型的接续具有鲜明的脉络,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学图谱。这正是《牡丹亭》"惊心动魄"的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88.
周启强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2):281-285
转换作为一种相当能产的构词手段,实际上是一个内部成员地位不平等、边界模糊的原型范畴.语法转换,也即人们常说的词类转用,整体上具有较高的原型等级,属于范畴中比较典型的成员,但它的内部成员由于词类转变的程度不同也有不同的原型等级.非典型转换沿着两个维度展开:一是语义维度,二是语言形式维度.从典型的语法转换到处于范畴边缘的意义转换和形变转换,是一个连续渐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89.
王颖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茶馆》是中国话剧艺术的高峰,“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剧作构思闪光点.本文力图以原型批评理论,通过对“茶馆”这一浓缩着中国文化传统及生存方式的原型分析,阐释选择原型意象作为戏剧环境对戏剧主题显现、戏剧人物塑造和戏剧冲突安排等因素所呈现的魅力.同时从原型意象带来的假定性、剧场性要素的实现,揭示《茶馆》对中国话剧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90.
屈大均诗歌的文化精神与美学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子怡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4)
屈大均是清代岭南三大诗人之一。本文试图以文化学为视角审视屈大均诗与屈原、杜甫、李白诗在文化上、美学上的渊源关系,阐述屈大均诗歌表现出来的中华传统精神与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