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2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194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194篇
人才学   53篇
人口学   180篇
丛书文集   769篇
理论方法论   286篇
综合类   2339篇
社会学   2047篇
统计学   2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483篇
  2013年   337篇
  2012年   415篇
  2011年   546篇
  2010年   648篇
  2009年   482篇
  2008年   665篇
  2007年   378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通过立法一举废除了仪式婚,改采登记婚。但由于民间传统习俗的影响和一些人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仪式婚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仪式婚的形成与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因素,因此,我国司法实践中对待仪式婚效力的态度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但在目前形势下,对仪式婚进行法律保护仍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其合理方法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婚姻法律制度,即在某种情况下将仪式婚纳入法律轨道,实行婚姻法上的"一法二制"。  相似文献   
62.
孙天慈 《天府新论》2024,(3):145-155
知识数字化传播使网络科普成为部分学者的选择,学者向“网”发展在获得影响力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学者身份边界的反思。本研究以B站学者UP主为研究对象,运用NVivo12对多轮访谈的资料进行三级编码,以身份建构的概念工具和理论框架,分析学者向“网”发展的身份调适与集体形象。学者UP主具有复合身份,新的身份边界正在出现。从“纯粹学者”到“学者UP主”的身份调适呈现“回退”“求变”“调和”“融合”的个体差异,在不确定性背后隐含着集体形象的群体性建构。学者向“网”发展既形成了突破体制框架、适应数字传播的集体观念,又秉持珍视学术自由、遵守专业规则的价值规范。拥有复合身份的学者UP主策略性地处理学术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区隔,向“网”发展而始终“感觉自己是学者”,亲近网络文化而又“反市场化”,保留着学术身份的底色。  相似文献   
63.
试论藏族的“一妻多夫”婚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藏族地区的“一妻多夫”婚姻 ,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研究专题 ,但是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所开展的深入、系统的实地调查尚不多见 ,一些研究也仍然停留在现象描述的层次。本文分别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一妻多夫”婚姻方面的研究成果 ,特别介绍了美国学者戈德斯坦结合藏族土地继承制度和劳役制度来分析婚姻形式的研究 ;同时 ,联系藏族的婚姻禁忌、妇女社会地位等方面分析了藏族“一妻多夫”婚姻的产生原因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4.
侗族婚俗如一束春日绽放的山花,清丽芬芳,富有人情味。人们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前一代人走过,后一代人走来,鞭炮唢呐,改髻哭嫁,纺车嫁妆……盈盈新娘,铮铮汉子,在这条婚娶路上吟诵的篇章格外动人。【半夜迎亲】 夜半迎亲,在侗族的婚俗中也叫偷亲、偷妻。“偷”是因为娶亲的先不张扬,等到新娘进屋,鞭炮鸣响,寨上的人方知又有新娘进寨啦。 冬天是偷亲的季节。偷亲之夜,后生男家里一片喜气,一位被公认为命好福高的妇人,被请来装凳和打油茶。后生和找好的一两个陪郎去新娘家。他们一路歌唱到女方木楼下,就像往日走  相似文献   
65.
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不仅具有以雄壮美、造 型美、意境美、流动美、朴拙美为个性的砂岩峰林 景观美,而且,由于武陵源地处高山峡谷,地理位 置偏僻,交通极为不便,千百年来“养在深闺人未 识”,长期聚居于此的土著人土家族人保持着独特 而美丽的民俗文化。这种民俗文化美主要表现在 服饰工艺美、饮食居住美、婚姻习俗美、传统节日 美和歌舞戏曲美等五个方面。 一、服饰工艺美 在“改土归流”(公元1727—1735年)以前,土 家族男女均穿斓花衣和八幅罗裙,头裹布巾。清代乾隆《永顺府志》载:“土民散处山谷间,男女短 衣跣足,以…  相似文献   
66.
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形势,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产生种种心理偏差,以致影响其正确择业和顺利就业。因此,研究、分析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偏差,引导和帮助大学生积极地进行自我调适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大学生择业心理偏差──择业心理误区和择业心理障碍分析,进而提出心理调适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7.
中德婚姻市场供需情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概念、形成机制、度量方法、后果及其解决途径等方面探讨了婚姻挤压问题 ,考虑到婚姻挤压对婚姻寿命、初婚人数及其性别差异的影响而创立了婚姻寿命指数与初婚挤压指数两指标 ,提出了婚姻市场类型的划分标准。通过对中德两国婚姻市场的历史与现状的考察 ,揭示了中德两国婚姻挤压产生的原因、类型、差异和未来的变化趋势 ,并对如何化解中国未来婚姻市场的供求矛盾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8.
婚嫁格局变动与乡村发展——以康村通婚圈为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 ,康村的婚嫁距离急剧缩短 ,通婚区域快速内卷 ,通婚村减少 ,婚入与婚出出现了地域上的不对称性。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同速度打破了改革前的社会均质状态 ,引起了地区及村落发展的不平衡 ,而农村经营方式的转变和初级市场网络的复兴也对婚嫁格局、通婚距离及流向产生了一定影响。这种婚嫁格局的变动将造成婚入与婚出的失衡 ,危及人口素质的提高、村落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地域平衡  相似文献   
69.
本文通过对旧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家庭角色的考察,说明在男性神圣的宗法社会中,无论在社会还是在家庭女性都是男子的附庸;同时研究了现代社会中国妇女的发展道路及当今妇女整体素质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原因;探讨了现代女性追求自主、平等的解放途径;说明女性自由平等的取得,最终取决于女性思想观念的解放,也取决于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变革  相似文献   
70.
在元代的婚姻法中,妇女的地位体现出了前代所无的独特性与复杂性。一方面,仍如前代妇女处于卑下地位的总体状态未有大的改变;另一方面,由于游牧民族传统婚俗习惯法的糅入,又使得妇女的地位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如重聘财、离婚与再嫁较为宽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