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77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228篇
社会学   7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一个是留法博士、著名教授,一个是农村保姆,两人在86岁高龄与23岁妙龄时“牵手”走向婚姻殿堂。老教授去世后,赠与小保姆总值超过1000万元的遗产。由此,导致教授的两个儿子与年轻的“后妈”对簿公堂,16年打了两场官司。2008年8月16日,著名教授的千万元遗产之争终于有了结果。上海市一中院作出一审判决,对教授两个儿子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教授的所有财产均由其86岁时迎娶的小保姆继承。  相似文献   
52.
刘宁 《理论界》2008,(2):184-185
学历与爱情本不应成为一对矛盾,然而高学历的女研究生头顶的智慧光环却似乎让她们离爱情越来越远。据上海《文汇报》报道,来自上海一所高校的调查发现,近脾的高校女研究生恋爱经历竟然是空白。^[1]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未婚女研究生的婚恋心理,以及她们出现这种心理的原因,并尝试着提出了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53.
牧桐 《今日南国》2007,(23):62-63
从真诚探索当代中国婚恋"雷区"的《牵手》, 到《中国式离婚》引发人们对婚姻的容忍和责任的思考,王海鸰已经成为"中国婚姻的第一写手".  相似文献   
54.
唐代小说中人与异类的婚恋遇合及其文化折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小说中的人与异类的性爱主动角色的变化,反映了唐代男子对性欲的自觉追求,也就是男人好色的明显表现.同时,人与异类的婚恋遇合有着更多的世俗化的倾向,折射出唐代文人的婚恋观念,间接反映了文人与妓女的性恋现象.  相似文献   
55.
唐代小说中的人与异类的性爱主动角色的变化,反映了唐代男子对性欲的自觉追求,也就是男人好色的明显表现。同时,人与异类的婚恋遇合有着更多的世俗化的倾向,折射出唐代文人的婚恋观念,间接反映了文人与妓女的性恋现象。  相似文献   
56.
王爱民 《当代老年》2007,(10):32-33
毛泽东曾经称蔡元培先生为“世人楷模”,他一生的言行,确有许多令人景仰的方面。然而更耐人寻味的是他的婚姻,这位革命的先行者,经历了三段由旧式的婚俗到中西合壁的婚礼再到完全新式婚恋的感情历程。  相似文献   
57.
现在,越来越多的单身者出现在我们身边,他们崇尚单身,宣扬单身的快乐.与之相反,也有一些单身者渴望爱情和婚姻,却又总是止步不前.他们总是在自我反思“在我身上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单着呢?”,他们努力地寻找着另一半,甚至寻找专业的心理导师分析自我,寻求答案.对此,心理咨询师根据多年的婚恋咨询经验总结了单身者的五大原因.  相似文献   
58.
闵建国 《学术论坛》2004,11(1):136-141
中国现代作家的婚恋与现代文学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促使无数的热血青年步入文坛;促使无数现代文学名作产出问世;促使现代文学的"现代化"进程加快。它是流淌于作家笔下的"活水",是游荡在作家心中的"精灵",构成了他们文学创作上永葆鲜活生命力的母题。  相似文献   
59.
彩礼既为“财”又为“礼”,在婚姻实践中兼具支付属性与礼仪属性。在婚恋转型的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面临“找不到”“结不起”和“稳不住”的婚姻风险。随着婚姻风险加剧,彩礼给付作为地位平等的男女双方之间的婚约要件,能够有效约束双方行为,在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上发挥了积极作用。高额彩礼在实践中有了新的双重属性,其中支付属性体现为全国市场与本地市场的婚姻价格波动,契约属性则体现为约束婚恋行为与规范婚姻秩序。  相似文献   
60.
关四平 《学术交流》2012,(1):149-156
唐代人鬼婚恋题材小说从结局角度可将其归结为中途分手型、昼别宵会型、晦明交错型等几种类型。从审美层面观照,魏晋六朝是把鬼女作为鬼来写,而唐人则把鬼女当作女人来塑造,大多达到了外美与内美的统一。外美是粗线条的勾勒,内美则突出某一鬼女形象的某一侧面之美,状写其或善良、或贤淑、或才能出众等不同色彩,这就使众多鬼女形象具有了一定的个性特征。从感情层面观照,唐人的新变在于:婚恋感情表现更细腻、更浓烈,鬼女形象的美质更丰富、更突出。不仅外貌的描写更具体、更普遍,而且内在美的展示更全面、更含蓄。与此相应,唐代小说家对鬼女形象的赞美程度也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