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56篇
  免费   348篇
  国内免费   126篇
管理学   1103篇
劳动科学   64篇
民族学   308篇
人才学   253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2893篇
理论方法论   478篇
综合类   7223篇
社会学   1287篇
统计学   106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329篇
  2022年   289篇
  2021年   352篇
  2020年   359篇
  2019年   296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281篇
  2016年   327篇
  2015年   461篇
  2014年   1002篇
  2013年   824篇
  2012年   954篇
  2011年   1005篇
  2010年   932篇
  2009年   956篇
  2008年   1016篇
  2007年   831篇
  2006年   608篇
  2005年   577篇
  2004年   447篇
  2003年   366篇
  2002年   364篇
  2001年   317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41.
国宴用瓷作为国家主场外交场合的重要物质媒介,具有塑造国家形象、传播民族文化的作用.以国宴用瓷为媒介的表征意指实践是一种多维度、多视角且能够以身体体验为基础的国家意志的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宴用瓷通过象征、隐喻、借代的方式对国家形象进行表征,并通过"文本"符号续构、"空间"语境共构、"仪式"精神延续的方式达到对中国民...  相似文献   
142.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如今已经走过十余年历程,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共建国家发展赢得新的机遇。随着美国对“一带一路”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分析美国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的相关报道可以反映美国对该倡议的态度,便于中国做出有效应对措施。研究运用语料库文本挖掘方法,选取美国两大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中涉及“一带一路”的报道文本,从主题分布、主体建构、搭配词和索引行等维度考察美国主流媒体对该倡议的话语建构方式。研究发现,十年间美国两大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包括“一带一路”建设内容和中国影响力等多个主题。根据时间变化,报道主题存在三个阶段的差异:初期突出中国与亚洲国家的合作,中期重点报道中国的世界影响力,近期涉及新冷战等主题。两大媒体通过勾勒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大国关系和中美贸易等内容建构“中国”和“一带一路”形象,对该倡议的认知从早期的中性态度转向中近期的消极态度。基于此,一方面适时开展舆论反击工作是应对美国舆论的关键,向美国媒体传递高质量“一带一路”信息以回击不实言论;另一方面事实胜于雄辩,继续坚持共建“一带一路”是长期发展之要义,展现大国的胸怀与担当,吸纳更多国家参与“一带一路”,推动共建国家合作共赢,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143.
144.
145.
随着科技的发展,眼动追踪技术在景观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为景观视觉评价提供了更为客观的评估手段.首先,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图谱分析工具,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127篇文献和中国知网88篇期刊文章,对景观领域中眼动研究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可视化定量分析并辅助定性分析.总结研究发现:眼动追踪技术目...  相似文献   
146.
"以人为本,文明执法",这是镇平县交通规费征稽所一贯坚持的工作准则.近年来,镇平县交通规费征稽所不断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以人为本,文明执法,树立了良好的交通征稽新形象.  相似文献   
147.
媒介的影响渗透于文化的各个层面,形成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系统——媒介文化(Media Culture),其成为当代世界最值得关注的文化景观与当代文化的重要形态之一。通过对媒介文化研究的传播学反思,发现媒介文化研究客体的重点已从大众传播变迁为小众传播或分众传播、媒介文化参与主体呈现出传统大众传播媒介机构、网络与新媒体、政务媒体和自媒体多元包容的格局。在社会生活中,媒介犹如"黑洞",当前媒介"黑洞效应"主要体现为新媒体的热点效应、"媒介间性"的融合效应、消解用户意见的"极化"效应、"媒介娱乐化"的吞噬效应、文化表面繁荣的"中空"效应和"穿越"文化的反思效应。媒介"黑洞效应"深刻影响媒介文化走向,媒介文化呈现出从媒体融合到文化融合与融合文化、从优化舆论引导到践行文化引领、从提升大众传媒公信力到强化自媒体私信力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8.
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一直是学界热衷探讨的命题.对"为何转型",人们谈之甚多;但对"怎么转型",仍存甚多值得探究之处.特别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个"中国现代性发轫时期",当中西文化发生碰撞时,究竟发生了什么?近年来,随着媒介研究、翻译研究等新的研究思路的兴起,"西方冲击--中国反应"这一研究范式已经不足以囊括当时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9.
大国成长不仅要经历物质性成长,也要经历社会性成长。大国形象是社会性成长的重要因素和构成部分。在利益博弈与纷争中,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是新兴大国面对的重要而棘手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提出中国国家形象的四个维度: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新时代中国大国形象的传播可以分为两种路径:基于事实传播的本质主义路径和基于身份传播的建构主义路径。中国大国形象的传播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挑战性,这两种路径并非相互矛盾,而是并行不悖的。  相似文献   
150.
手机已成为大学生须臾不离的社交工具,手机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在思维方式、言行举止、道德观念等方面都发生着变化。通过探析大学生对手机媒体的认知现状,进而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并从高校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