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2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7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64篇
社会学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一朵花似的洋葱,我拈着切,洋葱的辣刺痛我的眼睛,我去擦眼泪。儿子问:"妈,你怎么了?"我说洋葱刺得我流泪。儿子跑去厨房:"妈,洋葱也在流泪。"我笑起来:"哪里会?""真的,不信你看。"果然,洋葱的蒂和菜板上,都有一汪白白的汁水。它刺得我流泪,它也流眼泪了。  相似文献   
182.
《社科纵横》2019,(11):122-127
民国初年,钟荣光"废孔案"刺激了广东孔教组织的发展。1913年钟荣光废止读经以及孔教入宪运动失败等多方因素,再次激起社会的尊孔心理,广东地区的孔教组织获得进一步发展。二次革命后,保皇党趁国民党失败之机,展开在广东的争夺。陈焕章回到高要,筹款筑堤御水患,又成立广州支会,使得广东地区的孔教活动达到高潮。孔教会在广东的发展,反映了孔教组织的发展特点,也反映出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期间这一地区的社会尊孔心理、广东政局的变动以及革命党和保皇党之间的政治纷争存在多方关联互动。  相似文献   
183.
刘宋义嘉之乱支持暴乱的地方州郡长官实际上各怀目的。所谓刘子勋更具皇位继承资格,只是他们借拥立幼主牟利打出的旗号。薛安都因出身缘故在刘宋朝廷的处境并不乐观,他们都有借暴乱谋取政治利益的动机。宋明帝上台后对他们的安抚并没有起到作用,其派遣亲信抢夺州郡实权的举措甚至威胁到了他们的自身权益。其他各州长官或是因为顺应时势、或是为求自保、或是报答孝武帝恩遇纷纷加入到孝武帝诸子阵营,在刘宋全境掀起了大范围的武装暴动。  相似文献   
184.
王充与《论衡》在现代学者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不少清代学者对该书却非常冷漠,他们认为王充是一个毁祖誉己的小人与破坏名教的千古罪人;王充在《论衡》中"问孔""刺孟",被视为毁谤圣人的悖逆者;加之乾隆皇帝明确表态,将王充和《论衡》在政治上判了"死刑",致使《论衡》在清代,既无善本,亦无一个完整的校注本。  相似文献   
185.
孔板流量计在设计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吴厂出厂气用孔板流量计概况及其准确度下降的原因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6.
结合本工程特点,介绍人工挖孔桩施工出现流砂时的一种复合技术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7.
民初临时教育部颁布在学校废除尊孔读经《普遍教育暂行条例》,颇引起舆论的争论,并在实施过程中遭致抵触。本文探讨民初废除尊孔读经及其社会反响,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88.
池田大作的和平思想虽根源于佛教教义,但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孔子的“仁者爱人”与池田的“以生命眼光”看人,均以“人”为中心,以“爱人”为旨归,提倡一种普遍的人类之爱。墨子的“兼爱非攻”与池田力主以实践的精神去反对战争,追求和平,凸显了东方思想家一脉相承的思想源流。而孔儒的忠恕之道与池田的人生哲学所强调的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理解、信任、尊重和宽容,更彰显了以人道主义和平思想为基石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89.
对一些理解难度较大的《论语》原典章句的解读,合理语境的重构至为重要,最为有效的方法便是以孔证孔,即以孔子自己的言行进行合理地推断和证明。在孔子的思想中,人伦之孝与家国之政至关重要,引孝入政更是创举。孟氏作为鲁国三桓之一,其家庭成员身份特殊,既是父子人伦中的子一辈,也是爵位继承人。由此分析孔子与孟氏的系列对话,一方面揭示了"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的真正意旨,一方面发现了孔子从人伦父子之孝到君臣上下之政的路径逻辑。以孝观人、选才,尧首开先例,将孝亲、孝政发展为系统的持家、治国理念,则是孔子的贡献。该思想博大精深,《论语》很多章节都有阐述,关涉到志、行、礼、智、仁、道以及祭祀、隐、耻等问题。综合分析,窥得孔子一以贯之的孝道思想,即由孝亲之孝发展为孝政之孝,二者表现有别,精神一致,孝是德行之一种,孝政亦是德政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0.
北洋中央政府与孔教派尊孔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洋中央政府和孔教派是民国初期鼓吹尊孔读经的两股重要势力。在尊孔问题上 ,他们有诸多共同之处 ,都认为孔子是中国文化和道德的象征 ,相信尊孔可以巩固共和、培养民德和保存国粹。但是认识的差异和利益的冲突决定着他们的尊孔主张不可能完全一致。他们在是否应该定孔教为国教 ,以及读经的方式上存在很大意见分歧 ,致使他们在互为利用的同时 ,彼此之间也互相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