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232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26篇
人才学   58篇
人口学   29篇
丛书文集   301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748篇
社会学   115篇
统计学   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01.
公共品供給的城鄉差距,地區差異,個體差別;供給瑕疵,供給不足與過剩並存,供給延遲等,是當前農村公共品供給的主要問題。這種效率和公平的雙重缺失,與長期的城鄉二元制以及政府壟斷供給有密切關係。本文結合西方公共選擇理論、公共管理學和政策科學等有關思想和理論,提出了引入市場機制供給農村公共品的觀點。並就市場化供給提出了相關的路徑選擇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02.
803.
民生广角     
《决策与信息》2007,(12):71-75
2020年所有老年居民均享基本生活保障;北京:空置商品房集中区禁批新项目;“亿元村”突破8000个;重庆:农民工可参选人大代表;宁波:外来务工者社保由企业买单;珠海:清理回收公产房用作廉租房;国内富裕人群达150万人以上;  相似文献   
804.
通过对众多民族旅游村寨的典型代表(雨崩村)生计方式变迁对自然环境影响的民族志描述,发现:传统社会,雨崩村半农半牧、以牧为主的生计方式与自然资源基本处于平衡的良性状态;现代社会,旅游接待成为当地的主导生计方式,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更为复杂、微妙的影响。这既与当地旅游开发经营过度商业化有关,又与雨崩村至今处于未通公路的封闭状态密切相关。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其他学科对可持续生计理论框架的探讨。  相似文献   
805.
广西中部大瑶山周边地区的榕垌村,是一个以梁氏壮族为主体的小型自然村落.它融合了壮、汉、瑶等多个民族七大支系的外来民族成分,构成了一个复杂多元的民族文化整体关系.他们在社会、经济、文化、心理形态和各族群社会关系上,表现出诸多微妙复杂的文化心理差异.本文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推考这种民族关系和民族文化心理差异的历史成因,并证明以榕垌壮族为典型的广西大瑶山周边地区散居的壮族,很可能源于明代广西西部"俍兵",与当地瑶、汉民族一样,并非土著,他们几乎同期到达,激烈的生存竞争,三百余年来,构成了一个矛盾深远而又互相依凭融合的复杂微妙的多元族群关系.  相似文献   
806.
吊簿:姻亲交往秩序的文化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山东南部红山峪村①的一份吊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文章认为,吊簿作为一种民间文献,在人们生活中是为了方便姻亲交往而记录的,其间反映的内容非常之丰富。吊簿不仅展现出在人们观念之中的以死者为中心的亲属网络,而且其本身就是一张姻亲交往秩序的文化图像。它以礼物的价值和指标清晰地体现出联姻家族之间的“亲戚理”——阶序性关系。这种阶序性关系与礼物的内容和经济价值的大小有一个互释的关系,人群与人群之间的关系决定了礼物的价值和流向,反过来,礼物的价值和流向也足以区别人群之间的关系。熟稔村落生活的人根据礼金和实物,基本上可以准确判断出上礼者在死者的亲属序列中的具体位置。  相似文献   
807.
关于赫哲族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状况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近年来,赫哲族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加强,但村与村之间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本文在分析制约赫哲族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诸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赫哲族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808.
通过对大样本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认为,资本下乡既有利于农民增收就业,但也可能"伤农害农";农民认为资本下乡比较好,也愿意出租土地给下乡企业并到下乡企业打工,特别是在自主权和收益权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农民对资本下乡的评价以及出租土地的意愿都非常高。可见,资本下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农民权益没有保障的资本下乡。因此,资本下乡要从建立收益分享与增长机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政治参与程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监管等方面着手,真正把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权益作为推进资本下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809.
我国乡村治理中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由政府积极培育和扶持广泛参与乡村治理事务并且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新型社会组织,对乡村治理体制产生了显著影响。本文以山东新泰平安协会和广东云浮自然村乡贤理事会为案例,分析这种新型社会组织对乡村治理体制的影响。通过对两个案例的归纳发现,二者具有职能上的治理性、组织上的群众性和运作上的协同性三个显著特征,并由此决定了它们既不同于准政府组织,也不同于非政府组织。本文用“协同治理型群众组织”来概括这种社会组织,并且分析认为协同治理型群众组织嵌入到当前乡村治理体制中,搭建了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平台,实现了自治与行政的合理分工与有效衔接,从而推动了“乡政村治”的体制性转轨。  相似文献   
810.
杨新生 《老友》2015,(4):39
1996年11月22日黎明时分,孙子呱呱落地。我和老伴喜不自禁,这可是第三代啊!有民谚道:孙呀孙,隔一村。我和老伴并不这样想,反而觉得隔代更亲。恰好,孙子满月后,儿子和儿媳妇双双到外地读研,远离家门。孙子放在家里,由我和老伴照顾便顺理成章了。为了照顾好孙子,老伴提前退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