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92篇
社会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西宁话“把”字句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宁方言中的"把"字句除了由动作动词充当述语核心成分外,还允许自主动词、形容词充当"把"字句的述语,在否定词的位置、述语是否复杂等方面,"把"字句呈现出不同于普通话语法的特点,这和"把"所具有的控制义以及"把"字句的结构框架有相当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2.
荔浦方言的语法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七节讨论荔浦方言中与普通话不同的语法特点。第一节讨论语缀 ,包括前缀“老、阿”,后缀“仔、佬、婆、家、巴”。第二节讨论重叠形式 ,包括单音名词、单音形容词的重叠及一些生动重叠式。第三节讨论几个特殊的虚词 ,包括“敢、倒、起、几、蛮”。第四节讨论语序问题 ,包括语素构词的一些特殊顺序及句法成分的语序。第五节讨论表被动的“挨”字句的几种格式。第六节讨论疑问句 ,主要是是非问、反复问的形式。第七节讨论比较句 ,包括“A不够 Bx、Ax过 B、Ax得 /不过 B”等形式  相似文献   
103.
统计分析汉语存在句"有"字句和英语存在句"there+be+NP+(LP)"的译文,发现"有"字存在句英译时最典型对应形式是"there be"结构,而"there+be+NP+(LP)"结构汉译时最典型对应形式是"有"字存在句.汉英这两种表存在的结构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对应关系,表述功能上基本对等.在认知上,这两种语言在表达存在概念时都聚焦"存在物",在译文中以不同形式来凸显"存在物".  相似文献   
104.
现代汉语“被”字句结构在语言学界一直是一个聚讼未决的问题,尤其在对“被”字的句法范畴的定位上更是众说纷纭。很多学者曾试图就此语言现象作出一个统一的阐释,以最大限度增大其可学性。然而结果虽令人鼓舞,却远未实现既定目标。作者以Chomsky最简句法理论的新发展——语段推导理论思想为基础,对其作出新的诠释,对典型“被”字句和带有保留宾语的“被”字句的生成演绎出统一的派生模式。  相似文献   
105.
本文分析虚词"被".基本想法是,"被"主要表示被动;不过,"被"仍须分析为介词."被"的这种变化一定程度上受到英语被动语态表示方法的影响.尽管"被"主要表示被动,但现代汉语书面语中并不是凡表被动都要用"被".  相似文献   
106.
107.
近来现代汉语"被字句出现了诸如"被就业"等超越语法规则的搭配,而且异常活跃。这种超常搭配是对"被"字句零度形式的偏离,在"语言世界"里它违反了语法规则,但在"物理世界、心理世界、文化世界"里它却拥有存在的充分条件,它的谓语对"被"字句谓语的零度形式做了最大限度的偏离,是极富语用价值的正偏离。这种新"被"字句的零度与偏离、显性与潜性互为条件并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08.
从语义特征的角度对“连N也V”以及“N1连N2也V”的致歧原因进行考察,发现N、V的语义特征决定其语义关系和句法功能,N的句法功能和语义角色是致歧的表层原因,深层原因是N、V的语义特征及其相互选择和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09.
110.
本文以一名普通话女性儿童为期一年半(12;00-30;00)语料为基础,探索个案的普通话儿童"在"字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我们认为,30;00之前的普通话儿童"在"字句发展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也表现出原型义项优先发展,"在+N"表达早于框式表达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儿童语言习得从实到虚的发展过程跟历时演变的语法化过程有平行之处,但同时也跟他们所习得的共时状态的语言面貌相关,是一个受着多种因素影响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