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关羽败死麦城后,蜀吴之间不可避免将有一场复仇与反复仇的战争。吴国君臣,头脑清醒,战略调整得当,上下同心,协力备战。蜀国被浮躁的复仇情绪支配着,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两面示兵,军未熟练,将无英才,指挥失当,犯有战略和战术性错误。因此,战争的结局必以刘备的失败而告终,成为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32.
举贤任能 鼎峙江东──试论孙权的人才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百年来,历代史家大多或扬魏抑蜀,或尊刘贬曹,但是都将鼎足而立的吴国和 吴主孙权作了陪衬。这是有失偏颇的。孙权一生得人、识人、用人的历史及其人才政策的进步 因素,可从吴国之所以形成、发展并能与魏、蜀两国长期抗衡中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33.
于君道是东汉末期江南地区早期道教的重要流派,也是道教宗教化的重要环节。其创立者应该不是汉顺帝时期的那个"宫崇之师",而是另一个民间道士伪托其名。于君道的传播方式的现实性很强,但是由于于吉的传教行为试图把自己神化成比孙策权力还要大的"神灵",最终被孙权所不容。 相似文献
34.
35.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托孤的故事。刘备对诸葛亮托孤白帝城的故事,至今仍是人间美谈;孙策托孤时说的"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也成为传世佳话。其实,托孤本质上是因不可抗力而对班子进行的非正常性紧急调整,不仅考验了托孤人的眼光、被托者的忠义和能力,更是一门职场哲学,蕴涵着班子配备的普遍规律。因此,历史上的托孤故事值得今人作为班子配备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6.
陈冬阳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45-146
“借荆州”问题是三国时代的一个事件 ,它使孙刘间的同盟关系复杂化 ,导致了荆州争夺战的发生 ,最后以孙吴全据荆州的长江中下游部分而告终。而孙权借荆州与刘备 ,被史学界一致认为是对曹魏的巨大威胁。岳玉玺先生“曹操不忧反喜”的论断是众多观点中独树一帜的新结论 ,本文拟结合史料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37.
商场如战场,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生产和销售的竞争,有时,对人才的竞争往往更为激烈。目前,被普遍看重的竞争手段是"经济杠杆"、重金效应"。此招确实使不少人"才频频跳槽,令人才流失单位的领导措手不及,焦心如焚。然而,冷静深思,经济杠杆"、重金效应"并非竞争"人才的唯一手段。其他方法如若运用得当,同样能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效果。历史上,三国在人才竞争上的某些做法,对我们颇有启示。刘备———礼贤下士求人才刘备原先势单力薄。当他得知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后,即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第三次去时,诸葛亮正午睡,刘备便在阶… 相似文献
38.
39.
居住在法国巴黎的法籍华人曹先生藏有一幅明代唐寅的绢画。此画高近200厘米,宽100厘米。画中一位贵人和10个仕女,在春光明媚的花园里戏蝶。园内梨花似雪,空中蛱蝶飞舞,贵人神态不俗。 相似文献
40.
汉末灵帝时宦官充任的中使甚嚣尘上,但在献帝时突然消失,这是因为灵帝崩后袁绍诛尽宦官,而献帝是个无权的君主,汉末未再出现中使。曹魏因耻于其祖辈曾为宦官,也一直敌视和限制宦官。蜀国以汉的承绪者自居,在汉末士人普遍仇视宦官的背景下,虽然后期出了一个宦官黄皓,但并未重新形成宦官系统,所以魏蜀都没出现中使。吴国的心态比较放松,加之吴主孙权的权力比较集中和稳定,所以中使在吴国复活,并得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