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0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7篇
社会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正公元208年,曹操不费一兵一卒拿下荆州,志得意满,挥斥方遒,正是顺江而下、踏平东吴、一统海内的好时机。当此大军压境之际,孤悬于东南一隅的东吴自然上下震恐、人情汹惧。战,多半是败;和,曹操必不允许;降,生灵不免涂炭。抗曹或者迎曹,从孙权至文武百官,都在心里艰难地盘算着。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等孙权起来去更衣,鲁肃追之于宇  相似文献   
52.
三国时代,群雄奋起,孙权与曹操、刘备相比,在"天下打拼"中属于晚辈,但他继承父兄之基业,不负重托,不仅靠自己"打拼",还善于用人,国力逐步增长。在决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中,他采取灵活机动的外交策略、后发制人以少胜多的军事方略,都取得了胜利。孙权不愧是一位务实的目标明确的政治家与军事家。在曹操、刘备、曹丕相继去世后,孙权失去了竞争对手,虚骄之心日益滋长。他称帝后好大喜功,处理家事不当,造成公主干政,"二宫构争"的局面,成为国家纷乱的先兆。"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53.
孙、刘联合在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但史料关于孙权决计抗曹过程的描述却有不同,《建康实录》将诸葛亮排除在这个过程之外,《资治通鉴》则以之为促使孙权决计抗曹的第一人。其实,由于主、客观多方面原因,两说均存在一定错误。本文认为,孙权一开始态度就是明确、坚决的,只是由于他急于与群臣商讨对策,致使诸葛亮形成了孙权犹豫不决的错觉  相似文献   
54.
郭秀琦 《阴山学刊》2009,22(3):43-45
近读三国史史料,发现了一些记载失误。1.《舆地纪胜》辩误一则。书中将孙策攻打庐江郡治皖城并俘获大乔和小乔的事情记在了孙权帐上。2.《晋书·阎缵传》辨误二则。传中有关阎缵父璞“仕吴至牂柯太守”和“群柯郡未尝属昊”的记载与事实不符。3.《三国志·田豫传》辨误一则。该传上说,魏文帝时期,田豫任护乌丸校尉,一次调节民族纠纷,被人追进马城,开始反击并获大胜。这为一条假史料,理由有三:一是此事起因不详;二是反攻取胜根本不可能;三是相关记载上把此事说得清清楚楚。  相似文献   
55.
56.
孔见 《中华魂》2014,(17):62-62
阿蒙,指三时期东吴将领吕蒙。据《三国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记载,吕蒙从小聪慧,但年轻时不好读书,知识贫乏,他15岁就当兵打仗,以骁勇善战著称,得到孙权喜爱。有一天孙权劝他读书长点学问。他同答说“军机事务都穷于应付,哪有时间读书?”孙权听后不悦说:“我难道是让你穷经皓旨去当博士吗?只是要读点历史罢了”他以自己为例,说“我自统领江尔以来,读了历史和诸家兵书大有收获。你很聪明,难道可以不读?”他听了孙权的劝告,发奋读书,几年后,大有长逃,议事时能旁征博引.很有见地,让人信服。一次,“鲁肃周瑜,过蒙言义,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一介武夫终下成为自学成才、富有文韬武略一代将领,令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57.
知道"怎么做"的人总不会失业。知道"为什么"的人总能自己做主。孙权同志是太子党出身,脾气不太好,而且年纪越大,脾气越不好。孙策死得早,儿子小,让弟弟孙权控了股,而孙权只给侄子安排了一个闲散职位,圈禁在小县城,形同软禁;大将陆逊有彝陵之战力挽狂澜的大功,竟然被他活活气死;三代元老韩当的儿子韩综因为受不了他的坏脾气,干脆带着几千部下投奔了曹魏;这也罢了,连他自己的亲儿子,都被他毫不留情地杀了三个——虎毒还不食子呢,这样的领导,换了你,怎么侍候?  相似文献   
58.
苏洁 《人才瞭望》2013,(3):62-63
对于罗斯福总统在危难之际果断起用尼米兹,后人评价道:"总统深知他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而又不是一个盲目的乐观主义者。历史已经证明,罗斯福总统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用了一个恰当的人。"毛泽东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是两件事:"出主意"和"用干部"。如果说"出主意"更多的是体现领导者雄韬伟略的话,在"用干部"的具体实践上,则更能体现一名杰出领导者所具备的领导艺  相似文献   
59.
文起 《老友》2013,(9):55
历史上有时尊左,有时尊右。《礼记》中说:"左为阳,阳吉也;右为阴,阴丧所尚也。"这是以左为吉顺,实为大也。西汉时尊右大。《资治通鉴·汉纪五》太宗孝文皇帝上篇说:"陈平谢病,上问之,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及诛诸吕,臣功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这是尊右为大。三国时尊左大。孙权迎战曹操时,任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即左正右副。唐朝尚右,故称被贬官员为左迁。如李白  相似文献   
60.
公宜速去     
眭达明 《领导文萃》2012,(18):92-95
儿子总是自己的好,老婆(公)都是别人的强,这是多数现代人的观念。但读过《世说新语》和《三国志》等书的人,大概都会留下这样一种印象:那时的一些人物,在对晚辈的评价上,可不都这么认为。他们倒是常常夸赞别人甚至敌人的儿子,为人家的孩子脸上贴金。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曹操对孙权的夸赞:"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名言,流传了快一千八百年,至今仍被许多人挂在嘴上。孙仲谋就是孙权。他是孙坚的儿子、孙策的弟弟。孙坚与曹操曾是战友,两人共同讨伐过董卓。而曹操说这话时,孙权继承父、兄之业,是与曹操鼎足而立的吴国君主,同时也是曹操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