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78篇
社会学   56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李翰 《炎黄世界》2009,(5):42-43
为适应广东省关心一代工作委员会和省教育厅决定把本刊纳入“朝阳读书活动”的指定书目,本刊特从本期起开辟“朝阳园地”这一新栏目。本栏目将是一个高水平、高质量和高品位的文化教育园地。为此,本栏已聘请多位著名作家、学者及专家参加本栏的工作,力争为全省全国的广大青少年及其老师、家长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和工作参考。在这个大栏目里,将出现与同学对话的“心语”,精编成章的短篇文史故事“历史大观园”,传播中华文化精髓的“文化随笔”,多姿多彩的“学生剪影”,还有“佳作赏析”、“各国教育巡礼”、“自由来稿”、“家教指南”、  相似文献   
122.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东方文学学科的创建者,东方比较文学观念是他晚年学术思想的重要结晶。早在留学德国期间,季先生的东方比较文学研究即已初创;1946年开始从事的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研究,为东方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50-60年代,他对中印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新时期以来,他在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建立和东方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3.
读这篇文章,关键是理清其头绪,头绪在哪里?在情趣变化的层次上. 第一层次,对于楼前的清塘没有荷花,感到不满、失落.  相似文献   
124.
古往今来,文人士子无不追求一种高效易行的读书方法,很多人研究并践行了一些读书的方法和技巧,为后人所借鉴,流传至今。在诸多传世的读书方法中,"三上"读书法堪称是流传最广,简单易行的一种方法。说起"三上"读书法,就不得不提到钱惟演。钱惟演是北宋大臣,一生宦途沉浮,政绩虽不足称奇,但他雅好文辞,在文学上颇有建树。钱惟演家藏书极富,欧阳修称可与秘阁(国家图书馆)相比。钱惟演常对人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乍一看,或许大家会为钱惟演的  相似文献   
125.
季羡林不仅是学贯中西的东方学家,同时也是成就卓越的翻译家,但目前他的翻译思想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本文探究了季羡林的翻译实践活动,总结了季羡林翻译观的五个主要方面。最后指出,季羡林的翻译观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的传统译论,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他的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126.
叶匡政 《21世纪》2010,(7):50-50
季承新书《我和父亲季羡林》出版,引来很多热议。这本书未出版前,我就看了书稿,出版方让我写一句评论印在封底。当时看到季承书中透露的一些细节,很是惊讶。没想到季羡林在儿子笔下,竟是“一个人生失败者,一个孤独、寂寞、吝啬、无情的文人”。这本书无疑颠覆了季羡林曾经完美的“大师”形象,比如季承写道:“记得父亲在摸了我的头之后,立刻去水缸里掏了一瓢水去冲手,使我感到很新奇。但他从来没有亲过我或拉过我的手。”  相似文献   
127.
钱文忠 《社区》2011,(8):4-5
在这篇文章中,我要谈论的是读书生活。读书生活居然要谈论?这似乎也说明读书已经和我们生活的年代有那么一点格格不入了。因为我们都知道.如果在一百多年前、科举制度还没有崩溃之前,甚至说在科举制度崩溃以后不久,这个问题是不会拿来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来谈论的。因为读书,恐怕是当时中国人心目当中唯一的正道,所以不必谈论。就像我们活着一定要吃饭,今天没有人谈论我们的吃饭生活。  相似文献   
128.
季羡林不是一个翻译理论家,他的翻译观点并不系统,但其中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思考和重视。季羡林认为,翻译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并指出在翻译中必须注意"翻译生态的平衡"。这两个观点对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9.
季羡林先生曾告诉笔者,建国以来的知识分子,他最佩服的,有两个:一个是马寅初,一个是梁漱溟。这两人都是古色古香的大丈夫:一样的刚正不阿,一样的敢作敢当。我这里用了“古色古香”一词,首先是指他俩的理想、情操、气节;其次是强调,他俩都出奇的长寿。众所周知,梁漱溟活了96岁,马寅初活到101岁。梁漱溟少时体弱多病,壮年又历经坎坷,据一则资料,他的长寿,完全得力于平和淡泊的精神和少吃多动的健身之道。关于饮食营养,本文撇开不谈,单说他精神上的那个“静”,和形体上的那个“动”。例儿之一:“文革”中,粱漱溟的藏书、手稿、字画被焚,人又被拉去游街,批斗。这不啻是剜心摘肝,侮宗辱祖。稍微想不开的,就会走上绝路。梁漱溟不。当造反派厌倦了他这只“死老虎”,把他关进一间小屋,停止纠缠,他么,既不呼天抢地,也不长吁短叹,而是优哉游哉、自得其乐地写起学术论文。先撰《儒佛异同论》,继撰《东方学术概观》,其超然物外的胸襟和目无凡夫的气度,令世人叹为观止。例儿之二:梁漱溟以太极拳健身,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即使在那些被批斗的日子里,一旦获得短暂的喘息,哪怕是当着数十人、数百人的怒目,他也会立即拉开架势,专心致志地调经运脉、摄气炼神。马寅初呢?...  相似文献   
130.
芸芸众生,"变心"不是件稀奇的事,男人会变心,女人也会变心。恋爱的时候,我们总以为会和那个人白头到老,可是日子过久了,发现那个曾经令自己神魂颠倒的人也只不过是个凡夫俗子,也有一大堆的毛病让自己看不惯,曾经那么可爱的人不知不觉间变得不再可爱。因为对方的不可爱,女人自己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