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78篇
社会学   56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006年8月6日,温家宝总理为季羡林先生庆寿,称季先生“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和良知”。温总理此举,体现出对知识分子的尊重,然而,由此而引发人们更多思考的是:中国现在到底还有多少这样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82.
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提出:“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学生如果能经常性地阅读文言文,领略我国古博大精深的文化,不断积累,必将提高其语文素养,丰厚其文学底蕴。可由于古今语义的差别,影响了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83.
巴金说,“‘十年牛棚’的一笔账让下一代的历史家去算”,一代宗师季羡林说不。他把他在“文革”的血泪经历如实记录下来,这就是《牛棚杂忆》。书的封面上是一幅季老朴实而慈祥的半身像,还有两行醒目的文字,“这是一本用血换来的和泪写成的文字,这是一代宗师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未曾打开书页,便有一种沉重感注满胸膛。  相似文献   
84.
季羡林先生逝世后,有关大师的话题再度成为热点。其实,在“大师”的封号像廉价便帽到处兜售的今天,它早已褪去了荣耀的光辉,变成了某种调侃与揶揄。这兴许是季羡林生前即郑重其事撰文请辞“大师”之称的缘由之一。  相似文献   
85.
季老和任老,两位都是我的师辈。有老师在,做学生的感觉就很踏实,出现什么问题都不怕,也就像俗话说的,叫有仗势。现在,两位老师结伴走了,我有一种失怙(失去父亲)的感觉。对于季羡林先生和任继愈先生的去世,这几天我心情一直很沉重。  相似文献   
86.
季羡林印象     
季羡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季羡林自1946年从德国回国,受聘北京大学,创建东方语文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均有造诣,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相似文献   
87.
很多人问国学大师季羡林有什么养生秘诀。他回答没有秘诀,只有一个“三不主义”,就是: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  相似文献   
88.
新书一瞥     
《中外书摘》2006,(4):84-85
《浙江发生了什么:转轨时期的民主生活》;《体制迷墙:大学问题高端访问》;《季羡林谈人生》;《中国能否赶超日本:日本人眼中的中日差距》;《王光美访谈录》;  相似文献   
89.
季羡林印象     
季羡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季羡林自1946年从德国回国,受聘北京大学,创建东方语文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均有造诣,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相似文献   
90.
他将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仁爱和忠恕,强烈的忧患意识与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自由独立精神,开放创新的意识有机地相结合,从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