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3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29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505篇
社会学   115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许多人认识《音乐之声》,是从曾获得6项奥斯卡电影奖的同名电影开始的。事实上,由于同名电影在国内的上映,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听着《音乐之声》的音乐长大的。半个世纪以来,《音乐之声》经典插曲《雪绒花》、《哆来眯》和《孤独的牧羊人》引发的共鸣从未消失过。那么,电影与原版音乐剧究竟有何异同点?  相似文献   
82.
孤独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个体心理层面的问题,它与人的现代性进程紧密相关。孤独意识是人的基本意识,而现代性孤独是孤独意识的现代性表达,是现代人对孤独意识把握的产物。现代性孤独问题产生于人的自我意识的构建过程,它是一种文化想象物。正确认识现代性孤独是自我意识构建的关键课题之一,对现代性的进程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爱历元年》的女性悲歌表明王跃文对爱情婚姻所持的依然是男权中心的理想主义态度。《爱历元年》揭示了秩序化的社会道德和理性的婚姻形式下,女性个体存在的孤独本质和对情爱的强烈渴望;展示了在激情的眩惑与理性的撕裂下,现代女性无法逾越的精神困惑和生存无奈。这种理性的社会秩序和个人的情感欲望之间的冲突,是对现代人生命自由和人类生存困境的探索与超越,它以具有鲜活生命体验的欲望书写和属己的生命经纬激发着人们的体悟和反思。  相似文献   
84.
卡夫卡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样一个历史转型期,作为时代精神的先行者,卡夫卡是绝对孤独寂寞的。他那世纪的创痛无人能够解读,而那与生俱来的伤口也无人能够抚平。特殊的时代、特殊的民族身份、特殊的家庭及敏感的天性,成就了一个独特的、永恒的卡夫卡。孤独是卡夫卡生命的本色,他的陌生感和孤独感是透彻骨髓、萦绕生命的哲学意义上的孤独。  相似文献   
85.
残雪小说的特色是其超越日常生活的羁绊探问存在的真理的能力.其中,人物的孤独是作者在理性关照之下对现代人体验到的情绪状态的摹写,体验到孤独是人物迈向本真的自由存在的第一步.追寻与沉思则是人物从内外两个层面展开的对存在的探询之路.死亡是存在的本质,生存是死亡的一种可能性.残雪文本在多个侧面支撑起一个关于人的在世生存的多棱镜,其中处处充满了生存的悖论和困境.  相似文献   
86.
扎西这娃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由于西藏和拉美之间某些文化背景的相似性,使得扎西达娃能自如地领会和借鉴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文学创作上呈现出独特的风貌.他的作品主要表现了孤独与探索的主题.本文结合扎西达娃的具体创作分析了其作品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7.
陈染凭借个体生命的体验,对人类精神与情感的"残缺"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认识,在她的小说中,充满了一个个因生命"残缺"而孤独、幽闭、叛逆的女性形象.这种生命"残缺"意识与女性意识、孤独意识紧密相连,她试图通过女性写作实现女性自我的确认,在孤独之中追寻灵魂的完整,探索人生的终极意义.虽然,她的小说因为性别的强调而突出了孤独,丧失了完整的生活空间,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女性生命"残缺"的执著抒写,使她实现了对"残缺"的认同与自我的承担,实现了女性灵魂的飞翔.她笔下的"残缺"也因此化作一种苍凉、旷远、永恒的美.  相似文献   
88.
金庸作品中有大量的隐士形象,大致可分为三类:(1)历经曲折离奇最后悄然离去;(2)由隐居生活到入世然后再出世;(3)"半隐".金庸主要是通过类型化的背景人物烘托、对人物孤独心境的开掘和表现等手法来塑造众多的隐士形象的.如此反复地经营此类形象,这和作者的人生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金庸是孤独的,而孤独是一种心理失衡.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金庸把内心的孤独成功地转向了利己(道家的全身保身),使之平衡.  相似文献   
89.
赵华  刘新生 《齐鲁学刊》2004,(5):151-153
王安忆小说创作执著于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从而不得不承受守望生命存在的人生孤独,其小说中的生命个体虽然表现出走出孤独的种种努力,但挑战孤独的结果却是陷入了更深的孤独。王安忆的小说守望孤独而并不绝望。  相似文献   
90.
贺苗 《学术交流》2006,(5):163-166
陈染是20世纪女性个人化写作的领军作家,她将个体视为自己文学创作的出发点,以其前所未有的孤寂、凄美、绝望,传达出女性个体所独有的身体、心理体验。她思索着人的孤独,憧憬着死亡的美丽,并将其指向人的生存价值。可以说,孤独和死亡意识是贯穿陈染小说的两条主线,也是其小说所要展现的更为深远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