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5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2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725篇
理论方法论   149篇
综合类   1666篇
社会学   162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围城》比喻的审美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秀芝 《学术交流》2005,(6):147-149
钱钟书《围城》中的比喻艺术之所以精湛,不仅因其丰富多彩,更因其意蕴深邃。它蕴涵着汉民族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精警的隐喻结构与通脱的哲理内涵,虚实相涵的哲学理念与相反相成的辩证统一,具象的思维方式与“立象以尽意”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3.
"蝃(虫东)"即彩虹.中国古人对其意蕴的理解大致经过了原始神化、伦理德化、自然俗化和艺术诗化四个阶段.这一认知和接受过程表明人们对自然物的认识是和其时的思维意识、文化心理和价值选择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主动到心理咨询中心求助的大学生自我表露和孤独状况并与普通大学生的资料进行比较;考察来访者对咨询员的自我表露与其他目标人的表露之差异。结果发现:求询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的自我表露相比显著地低;求询大学生对咨询员的表露比其他目标人的表露显著地高;求询大学生的孤独感明显地高于普通大学生;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路翎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带有流浪气息的艺术形象,无论是蒋纯祖,还是郭素娥,他们都是孤军奋战,孤独与死亡常相伴随,难逃民族与历史给予他们的重压,生活在个体灵与肉的双重煎熬中。生命个体面对无边无际的时空,他们所做的反抗从开始便已注定失败的结局,但这种绝望的反抗将生命意义彰显出来,使人获得了存在的意义。从死亡、孤独与绝望三个侧面来分析路翎小说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6.
石是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的独特要素。它对于园境营造的意义在于具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生发能力。从实用和虚用两个层面分析“石”在中国园林意境营造中的造景功能、美感特征、审美意蕴及其对意境生成的具体作用,可得出如下结论:石包含了最典型的“道”的自然特性,人们通过对“石”的审美观照,达成人、物、道的融和统一,从而实现了“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7.
石杰的短篇小说集《小村残照》从欲望的角度关注生活中的男男女女 ,欲望使之生命之船屡遭搁浅。石杰借他人欲望之苦抒写自己的孤独 ,她希望搁浅的生命之船能够超拔 ,她笔下的人物和她一同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内在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从小隐、大隐到中隐——论隐逸观念的递嬗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逸是中国士人心理—行为哲学的命题之一,也是士人内在价值取向与处世态度的外在表征。隐逸历经小隐、大隐到中隐的嬗变,三者有轩轾之别,高下之分。隐逸在其历时性演进过程中,逐渐淡化了传统隐逸以道抗势的抗议精神,显示出隐逸精神化、世俗化的走向,反映了在世俗王权为代表的势统的挤压下士人持守的道统的不断整合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9.
商品品名是商家与消费者对话的纽带,一个含有修辞因素、具有形象美、联想美和意蕴美等审美追求的商品命名,才能够获得消费者的好感,打开销路,创造良好的商机。  相似文献   
20.
论理趣     
我国古代诗论对理与趣的关系、理趣的审美要求、理趣与诗作艺术表现的内在纽结等予以了多方面阐述。诗作中的理趣大致界分为四个层面 :自然之理趣、人生之理趣、社会历史之理趣、禅道之理趣。理趣的对立面是理障 ,它们在思维机制、言说方式、意蕴指向及给人的感受上都有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