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8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56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44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731篇
理论方法论   153篇
综合类   1692篇
社会学   166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道教发展到南朝,形成一整套存想思神、内观守静的修炼方术方法,蕴含着对文学艺术创作的凝神构思和抒心写性的独特认识,体现了宗教与文学在玄想上的通感与共融,其深刻的文艺意蕴影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批文人,是整个南北朝丰富而成熟的文学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2.
陈染凭借个体生命的体验,对人类精神与情感的"残缺"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认识,在她的小说中,充满了一个个因生命"残缺"而孤独、幽闭、叛逆的女性形象.这种生命"残缺"意识与女性意识、孤独意识紧密相连,她试图通过女性写作实现女性自我的确认,在孤独之中追寻灵魂的完整,探索人生的终极意义.虽然,她的小说因为性别的强调而突出了孤独,丧失了完整的生活空间,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女性生命"残缺"的执著抒写,使她实现了对"残缺"的认同与自我的承担,实现了女性灵魂的飞翔.她笔下的"残缺"也因此化作一种苍凉、旷远、永恒的美.  相似文献   
133.
蒋红雨 《北方论丛》2005,(3):115-118
康德以人类学为知识论奠基.海德格尔则认为,康德的经验人类学没有实现对人的本真理解,无法胜任为知识论奠基的任务,提出以哲学人类学为知识论奠基.从而为从生存论上探讨知识问题提供基本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34.
诗人李强的家乡系列诗歌在审美意象的塑造上具有细腻深邃、丰富多样的特征。诗人运用由中国古代诗歌延续而来的各种乡愁意象,通过通感、时空交融等艺术手法拓展了故乡的表达范围,超越了个体的生命体验,一方面引起读者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把这种情感体验引向更加深远的艺术境界,从而把读者从个体独断封闭的现实经验世界中解脱出来,通过审美达到一个更加自由、广阔的精神世界。同时,诗人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乡愁诗的审美意蕴,着重描写了故乡的质朴、温暖和亲切,使故乡的美好与恬静不仅仅停留在美好的记忆中,更和当下的现实生活产生互动与联接,并赋予主体更强的生命动力,乡愁也因而具有了更为积极、主动的审美内涵。此外,诗人还用远距离审视和儿童化视角的艺术技巧,带领读者进入本真的艺术审美世界,以期实现跨越时空的心灵沟通以及乡愁母题的时代拓展。  相似文献   
135.
自古以来云意象就受到文人的重视,范钟诗词中的云意象在数量上与内涵上都尤为突出。范诗云意象以黄、白、碧为主,喜欢用的修饰词有浮、飞、流、归等动词,以及高、层、孤、断、火、香、愁、凉等形容词。范钟的云意象更加关注的是与自然有关的生活场景,将云意象当成大自然的工艺品来欣赏,与其他的意象构成和谐的画面。不同季节、形态与色彩的云都具有各自的内涵、风味与作用。从不同角度展示范钟的喜、哀、悲、愁等丰富情感与对自由、隐逸、忧国等的精神寄托,既有意象的画面美、诗歌的韵味美,又有内部的忧民、离思、隐逸等审美特征。在情感方面,因其个人经历,范钟多赋予云意象悲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36.
人是具有文化性的,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某种文化而存在。人的文化性决定了人与文化始终保持着一种联接,人的发展过程本质上也即人对文化的参与过程。因此,我们在理解学前教育时必须要立足人与文化的这种关系,从文化的视角去理解儿童、教师以及幼儿园课程本身。  相似文献   
137.
文化中国作为一个学术范式、思想范式和实践范式,既是中国文化向外传播、交流可以倚重的特殊文化符号,也是用以说明中华文明在世界文化和全球文明大格局中重要地位的标示性概念,同时也是连接海内外华人以及一切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抱有好感或兴趣的有识之士的精神纽带。文化中国既可以指由某种文化特质所呈现出来的中国形象,也可以指由某一发展阶段中国文化综合体所展现出来的中国面相;既可以解释为历史的或现实的藉由某些文化符号所传达出来的中国象征,也可以理解为未来文化繁盛的中国图像等。文化中国观念不仅为中国和中国文化确立了在世界文化版图中的合适位置,试图拓展中华文化的生存空间,打造中国文化圈,而且它对21世纪中国文化的走向、中华民族的振兴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8.
《南都学坛》2018,(2):87-90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当代中国特色中的特色是当代中国优点和优越性的同义词,指代对象是当代中国的成功之处、宝贵经验,具有褒义性;中国意味着区域性和民族性,表明中国发展的首创性和独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称谓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丰富而深刻的话语意蕴,值得解读。  相似文献   
139.
王安石的诗文风格可用“瀑出山涧”为喻。其立意卓尔不群,超凡脱俗,如壁立千仞,具有峭拔美;其抒情激情澎湃,无所羁绊,如瀑挂前川,飞流直下,凌厉强悍,具有阳刚美;其结构布局,叙议结合,一线贯穿,具有和谐美;其诗文形制短小,意蕴深刻,简洁明快,省去了百川支流的汇聚过程,展示着飞流直下的瞬间美景,具有精简美。  相似文献   
140.
刘进 《船山学刊》2006,(1):73-75
孔子的人格修养思想有着完整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哲学意蕴:它强调道德的主体性意识和实践意识;以至善为理想人格的内在规定;“诚”在孔子的人格修养思想中有着根本的地位;对“学”的重视更使孔子的人格修养思想具有笃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