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5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2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725篇
理论方法论   149篇
综合类   1666篇
社会学   162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在苏轼的诗歌中,"孤独"是一个经常闪现的主题,而在对"孤独"的书写中,诗人也倾向于将自己塑造为一个"孤独者"。一方面,在对传统"独游"主题的受容和改造下,通过对"孤旅人"这层身份的自我体认,诗人企图借助宿命论来消解一生谪宦生涯中那种身为独游者的悲哀,但士大夫的强烈自觉又使他于独游之时不停地向世俗回望,特别是当"独游"与佛寺、道观等世外之境相接时;另一方面,通过对外界孤独以及孤绝之物的凝视和美化,借助儒家诗教中的比兴和言志传统,诗人完成了对"孤独"那种移情式的参与和拥抱,并在这种参与和拥抱中实现了其作为"孤赏者"对自我孤独的审视与接纳。  相似文献   
72.
73.
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 ,男性形象不如女性形象那样引人注目 ,似乎是女性美的光彩将男性遮蔽了 ,以至于男性角色常常被视为一个陪衬 ,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似乎川端康成自己也有这样的看法。在谈到《雪国》中的岛村时他说 :“我想说他不过是塑造驹子的一个道具而已”。1对于《千只鹤》中的菊治 ,评论者也有类似看法 :“菊治象一个空洞 ,作品中其他人、风物穿过这个空洞才使他有了生气 ,甚至可以说 ,他不过是个道具而已。”2然而 ,当我们按照性别把他的人物分成男女两个系列 ,来探悉他们 (她们 )在小说叙述中各自的位置、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时便…  相似文献   
74.
试论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交往在给大学生交往带来方便、高效、快捷、广泛的同时 ,也带来了难以克服的诸多问题。一些沉溺于网络交往的大学生所产生的网络心理障碍和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研究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心理的负面影响 ,对于高校德育工作者探讨如何发挥网络优势 ,克服弊端 ,利用网络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5.
岑参是盛唐最具代表性的边塞诗人,一生两度出塞,历时五六年,对边地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和积极的反思,创作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其中作于凉州的七首诗,情感意蕴丰厚,广为传诵。这七首诗或记行踪述战事;或抒壮志发乡思;或怀前贤念友朋;或描名胜、绘风情。诗歌呈现出慷慨悲凉的情感特点,表露了诗人在凉州时期复杂的心境,堪称诗人前半生艰辛跋涉的心灵史诗;同时岑参以诗歌为媒介把凉州的物候地貌、风土人情,异域文化传输到内地,推动了民族间的文化融合,岑参的凉州诗又有文献传播和保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化社会美好理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社会实现祛丑扬美的有效途径。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造社会美好未来的具体做法: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彰显自律与他律和谐之美;促进自身形象美塑造同社会美创造和谐统一;通过密切联系群众不断地拓展创造社会美的领域;把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创造社会美的不竭动力;在生命的有限中实现无限,在既定的现实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77.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幸福观"以人民的现实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蕴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奋斗幸福观"以实践为原则、以劳动为基础、以人民为主体、以价值为要义,其中包含的哲学意蕴为生活在新时代的人们追求与实现幸福提供了一条脚踏实地、合情合理的现实路径——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中追寻幸福,在努力、拼搏与奋斗的实践中创造幸福,在辛勤、诚实与创造性的劳动中实现幸福,在心系人民、胸怀开阔的格局中感悟幸福,在提高道德修养、加强责任意识的积淀中提升幸福。  相似文献   
78.
20纪初,面对物化现象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新形势,西方马克思主义悄然兴起。在这一潮流中,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了中介范式,对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现象进行评判性研究。透过对中介范式理论实质、理论使命和实践运用的描述,卢卡奇认为,无产阶级只有利用中介打破对待现实客体的“直接性”,才能看到“真正的历史的力量”,看到历史的“事实性本身”。  相似文献   
79.
反帝反封建的双重诉求是近代中国人民检验一切文化的试金石。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各种"主义"与"思潮"纷纷涌现。面对形形色色的"主义"与"思潮",中国人民该怎样进行文化选择?根据文化的优势扩散原理,越是先进的文化越容易被人们优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优势"、"高势位"是其在中国得到传播的根本原因。其在中国的早期播扬经历了从"一鳞半爪"到"树根立魂"的过程,它符合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双重诉求,具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契合的因子。而马克思主义的忠实读者———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实现了"视界融合",而且达到了"文本意义上的创生",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人民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80.
古代文学文本中借助大量意象的组合来造境抒情,其中亭意象是意象群落中审美意蕴较为丰富的一种。亭意象的审美意蕴可以在造型、色彩、景观和意境方面体现出来。通过对古代文学文本中亭意象审美意蕴的研究,可以从中体验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特征和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