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89篇
社会学   4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孤独感已经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孤独感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对其研究也已积累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将来对孤独感的研究应关注其在与网络的使用、干预的实效研究、量表编制等方向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2.
田杨  廖智勇 《职业时空》2012,(6):143-144
孤独感是一种严重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心理体验。这种情感体验主要由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个人因素及其所生活的环境所导致,因而,在应对方法上,应从个人自我帮助和外部环境支持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3.
采用罗茜自编的城市空巢老人孤独感预测问卷,对城市空巢老人的孤独感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教育程度的城市空巢老人在孤独感的总分及各维度的上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不同健康情况的空巢老人在孤独感的总分及各维度上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身体不好的老人比身体好或一般的老人的孤独感的得分更高,孤独感更强。由此可得出如下结论:空巢老人的自身因素中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对孤独感没有显著性影响,健康状况对空巢老人的孤独感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64.
通过对31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手机成瘾的关系,并检验了孤独感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手机成瘾无性别、年级、专业差异;2.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手机成瘾呈负相关,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呈正相关;3.大学生的孤独感在社会支持和手机成瘾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MPAI和UCLA对分层随机抽样获得的192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存在显著相关。结论:在校大学生手机成瘾比例较高,孤独感是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6.
利用科学专业的手机程度依赖量表(MPAI)和孤独感测量量表(UCLA),对2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四个维度存在相关关系,其中强迫性和冲突性与孤独感达到显著相关水平;手机依赖社交增益和强迫性维度上得分越高的大学生的孤独感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67.
本研究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孤独感量表(第三版)对45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以了解大当代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和孤独感水平,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较高,孤独感水平较低;在人际信任水平上,性别差异不显著;在孤独感水平上,男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当代大学生人际信任和孤独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8.
网络交往一方面能够发展人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又在消释人的主体性.马克思对这种社会现象早有深刻的预见,"人自身的异化了以及这个异化的人的社会是一副描绘他的现实的社会联系,描绘他的真正的类生活的讽刺画……而他本身,即他的创造物的主人,则表现为这个创造物的奴隶."  相似文献   
69.
一些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开始有意回避自己的父母、老师或长辈,有了心事也不轻易向别人吐露。另一方面,他们又强烈地想与人交往,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有时苦于不能被别人理解,心里常常无法平静,总有一种孤独感,个别人甚至发展为性情孤僻。  相似文献   
70.
申宇红 《社区》2010,(17):10-11
中国知识分子有许多深层的精神情结是相似的、一致的.甚至可以说,全世界有理想、有追求、有信仰的人们。内心的情结和价值体系,都有着许多的相似性。在这样一种人的心里充满了强烈的渴望、强烈的对于生命的热爱以及强烈的疼痛和孤独感。一种天生的慈爱与悲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