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39篇 |
免费 | 61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3篇 |
劳动科学 | 5篇 |
民族学 | 231篇 |
人才学 | 55篇 |
人口学 | 16篇 |
丛书文集 | 753篇 |
理论方法论 | 96篇 |
综合类 | 2388篇 |
社会学 | 164篇 |
统计学 | 3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57篇 |
2021年 | 72篇 |
2020年 | 98篇 |
2019年 | 50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65篇 |
2015年 | 126篇 |
2014年 | 228篇 |
2013年 | 207篇 |
2012年 | 274篇 |
2011年 | 269篇 |
2010年 | 292篇 |
2009年 | 307篇 |
2008年 | 318篇 |
2007年 | 246篇 |
2006年 | 259篇 |
2005年 | 192篇 |
2004年 | 161篇 |
2003年 | 156篇 |
2002年 | 169篇 |
2001年 | 126篇 |
2000年 | 110篇 |
1999年 | 66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宁夏省考察记》是傅作霖于1933年亲自考察宁夏后编著的一本关于宁夏的著作,全书共分3编,约10万字,对当时宁夏的政治、财政。教育、交通、水利、社会风俗与民生等,都有详细的记述。该书作为宁夏建省后第一部考察宁夏的专书,具有资料来源可靠、丰富翔实、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等特点,是研究20世纪30年代宁夏社会价值很高、不可缺少的资料。 相似文献
63.
闽台闽南方言词汇极为丰富,并富有地方色彩.在本章里,笔者根据意义的不同,把闽台闽南话词汇分为17大类.现罗列如下: 相似文献
64.
本文认为,汉语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社会的形成相始终,现代东北及北京官话共同的基础方言——幽燕方言,或为原始华夏语的直接渊源之一,参与了汉语的早期构成;北方话之源可能不仅在河洛一带,而且在长城地带。本文从东北亚地域发展的历史及汉字文化圈形成的角度,梳理了东北亚语言和谐发展的历史特色,提出了东北亚语言的内部结构,即跨文化交际多重金字塔言语系统,并针对辽宁语言文化发展的历史及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构想及对策。 相似文献
65.
分析了汉寿方言被动标记“等”的特点及成因。被动标记“等”源于使役动词“等”,使役被动兼用,是汉语南北方言共有的现象,是汉语历史语法规律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66.
《傻儿师长》是川渝方言剧的重要代表作品 ,它不但为导演束一德赢得了巨大的荣誉 ,而且是方言剧明星刘德益的成名之作 ,它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对川渝方言剧的发展和繁荣起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7.
彭旭军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2,(3):109-112
举例性介绍娄底方言中的语法现象,分为三部分,即:(1)一些词的词性、用法与普通话的同异;(2)几个特殊的活用词;(3)特殊的词缀“公”、“里”。 相似文献
68.
新疆汉语方言的“把”字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景荣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2):131-135
新疆汉语方言“把”字句的一大特点是“把”字句的泛用。这种泛用一方面是指新疆汉语方言“把”字句的使用超越了普通话“把”字句使用的条件范围,另一方面是指就某些句式来说使用频率高出了普通话的使用频率。这种泛用的原因之一是少数民族语言影响。 相似文献
69.
梁忠东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3):103-108
玉林话中的“好 +形容词 +定”结构是由副词“好”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很”)加单音节或双音节形容词和助词“定”组成的结构形式。从语音构成看 ,有本调和变音之别 ,其词汇意义也随之改变 ,读本调时表示程度重 ,读变音时则常表示程度轻 ,且大多数带有令人喜爱的色彩。该结构主要作谓语和补语。言语色彩上可随形容词意义的不同而有褒贬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70.
马晓玲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8(2):54-56
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综合比较,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描写宁夏兰银官话区回民话[(e)r]韵母及儿化韵的地域分布及其差异性,并对其历时演变进行初步探讨."儿"类字(古日母止摄开口三等字)在宁夏北部回民话调查点中多读[(e)r]韵,个别调查点已失去卷舌特征读[a]或[(
)].有[( e)r]韵的回民话则有"儿"后缀,但"儿"后缀的构词能力各地差异较大.在"儿"后缀构词能力较强的回民话中有系统的儿化韵;在只有少量"儿"缀词的回民话中只有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儿化韵.但各地回民话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的读音中都有相当数量的类似儿化的卷舌音节,即使在[(e)r]韵母及儿化韵已消失的回民话调查点中也是如此.从历史音变来看,明中叶以来的460年间,宁夏北部"儿"后缀和儿化韵渐至消亡,其消亡速度,回民话要滞后于汉民话;其消亡过程,回民话内部也将是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