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54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知识者精神的守望与自救】谭桂林在《文学评论》(2003年第2期)发表如题文章认为,《沧浪之水》等两部小说在精神品质上强烈地显示出一种对话性:既有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对话,也有自尊与自虐、情与理、爱与欲、独醒与同醉、历史与现实、真与假、仕与隐、虚无与实在、神性与魔性的对话。在这种对话中,描述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的悸动、理性的茫然、文化的尴尬、人格的失落,从而揭示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在世俗化潮流中的精神守望与自救问题。在文章最后,作者郑重提到《沧浪之水》结尾的两个细节:一是远远地看到父亲的坟时,“我心中忽然有一种…  相似文献   
62.
左怀建 《社会科学》2002,(11):77-80
施济美是近几年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家所开始关注的 4 0年代海派著名青年女作家。但其人生姿态与创作姿态均与当时典型海派作家如张爱玲、苏青、予且等不同。对于 4 0年代人性普遍异化、精神普遍退场、世俗普遍泛化的都市市民人生 ,施济美表示出深长的绝望与忧伤。其创作中所表现出的坚持“五四”以来知识分子精神立场 ,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守望 ,成为对于现代人类生存的另一种“启示”。  相似文献   
63.
相对于五四时期在家庭问题上偏激的社会氛围,冰心和陈衡哲保持了平和的心态,她们在批判旧家庭文化劣质的同时,主张继承传统家庭的合理成分,并努力完善男女两性的性别角色,用心去守护家庭,在健全美满家庭中看到人生的希望.这种对男女两性都提出要求的家庭观在更符合人性完满的前提下寻求共同发展,值得人类永恒地守望.  相似文献   
64.
将严歌苓融合中西文化视阈的“中国记忆”小说置于比较文学领域进行跨文化解读,展现作者在流散语境中回望母国的文化守望.作为生活在异质文化语境中的流散作家,严歌苓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文化的洗礼——她努力吸取西方文化的精华以滋养自己的生命,从而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崭新的创作视角;同时,曾经的母国生活经历和传统文化修养又深深植根于她的生命之中,积淀为无意识的创作取向和价值诉求.因此,她的回望母国的文化守望,既有对西方文化的扬弃,又有源于血脉的母国情怀,二者的对话和相互交融,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跨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65.
将《边城》置于东方文学的审美传统及20世纪现实发展的框架中,从其诗性的叙事艺术、独特的人性守望、和谐的审美韵致及对民族诗美传统的承接与创造等方面进行审视,揭示其所蕴涵的东方神韵。  相似文献   
66.
儒家经典《孝经》与现代伦理剧《守望幸福》共同关注的焦点是"孝"。《孝经》论述的是古代"身心合一"的伦理幸福,《守望幸福》以现代视角重新诠释了孝亲幸福,是现代影视版的《孝经》。孝亲幸福的研究对于矫正当今社会幸福的认定偏颇和标准模糊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7.
有人说:“人生是一部书,信念是最好的前言。”常德市临澧县合口镇有位退休干部叫卞德舫,他的人生也是一部厚重的书。他晚年最大的愿望就是为孩子们做些事情,为关心下一代献出一分心力。  相似文献   
68.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让我们鼓起勇气再度前行。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希望在一代代山村教师的付出中慢慢地孕育。  相似文献   
69.
<建筑人文的守望>以随笔的形式对建筑与诗歌在审美艺术上的共通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在精神上的共通与联系作了精辟的论述.桥梁和塔是书中作者最钟爱的两种建筑,也是其笔下最灵动、最美的两种建筑.在物质功能之外,它们被赋予深刻的象征意味,从而散发出更为丰富的内涵.二者同时又是作者自身的写照作为建筑学家,作者以人文精神在建筑与诗、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筑起一架桥梁,竖起一座尖塔,塔尖桥影,交相辉映.也正因此,作者被评论家称为"建筑人文学者".  相似文献   
70.
守望儿童的精神世界--论李凤杰儿童文学作品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文学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因此,人文关怀应是儿童文学创作中应有的艺术视角.李凤杰的儿童文学作品关注儿童的生命意识和生存环境;注意培养少儿的独立自强意识和崇高的人生理想、信念;强调社会及成人对少儿成长应有的正确指导和帮助,起到了守望儿童精神世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