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8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40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87篇
人才学   2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65篇
理论方法论   75篇
综合类   2088篇
社会学   130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沅江话中五种"持续/进行体"的表达形式进行描写和分析,发现沅江话中主要通过在动词后加助词"着/哒/起"来表示各种持续或进行的意义,缺少普通话中于动词前加副词"正在/在"表示进行的方式。这五种形式及其具体意义分别是:表示暂且/短暂持续的"V下着、V哒(O)着";表示事物存在状态或行为伴随状态的持续的"一V起、V1起(O)V2";表示动作行为或存在状态或行为伴随状态的持续的"V哒O、V1哒(O)V2";表示动态行为的持续的"V餐V餐…、V餐(O)";表示动态行为的持续与进行的"在咯里/哦里+V"。  相似文献   
82.
方言,地域文化最直接、最现实的表现.属于北方方言区西北次方言区"晋语区"的府谷方言,既保留着典雅的历史文化,又透视出古朴的民俗文化,还蕴含着特异的民族文化,本文是从文化角度解读府谷方言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83.
通过对《正音再华傍注》的版本、体例、内容以及音系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正音再华傍注》是莎彝尊继编纂《正音咀华》和《正音切韵指掌》之后,再编辑的一部指导广东地区人们学习官话的清代正音读本。本文系统梳理《正音再华傍注》“正音五百家姓”的注音材料并得出结论:《正音再华傍注》是一部音系多元化的正音读本,它在北方官话主流音系中掺杂着传统正音观念以及编纂者的广州方音。  相似文献   
84.
“舍小取大”就是在具体的语境中,以语义范围较大的词或语素代替语义范围较小的词或语素,是独具华语特点的现象,与南方方言的影响有直接关系。文章从词和语素两个层面,分别选取典型案例,对此进行举例说明。由“舍小取大”现象及其与方言关系的视角看华语及其研究,能够促进和推动对相关语言事实的挖掘与梳理,以及与语言事实相结合的多角度研究。  相似文献   
85.
“岂有此理”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词语,表示说话者认为别人的言语或某种行为、事理极其荒谬,断无此理。这一词语在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白话文献《金瓶梅词话》、《醉醒石》、《聊斋俚曲》和《醒世姻缘传》中均有出现,其形式并不太统一,又写做“岂有此礼”、“岂有是理”,还有用“那有此理”的。而且“岂有此理”在这些文献中具有鲜明、丰富的语用、语义特征,有的表示强烈的否定,有的表示一般的不认同,有的则表示一种客气、礼貌的推辞。  相似文献   
86.
灌阳方言有22个声母(含零声母),其中浊音声母b、d、dz、d、g是普通话中所没有的;有31个韵母,其中yo是普通话中所没有的。灌阳方言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声调,其调值分别为214、33、54、24。关于灌阳方言声母、韵母的拼合关系大体如下:p、p‘、b、m组声母和tt、‘、d组声母不与撮口呼拼;声母和tst、s‘、dz、s组声母以及k、k‘、x、g组声母不与齐齿呼、撮口呼拼;t、不与开口呼拼;t‘d、不与开口呼、合口呼拼;l和零声母能与四呼拼。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声母虽然能与某呼拼,但不一定能与该呼的全部韵母拼。  相似文献   
87.
88.
本文从词汇角度探讨客家方言与赣方言的关系.客家方言的大本营——闽粤赣三角地带,与赣方盲区不仅在地理上连成一片,在社会历史上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汉语的七大方言中,它们又以语音上的雷同而著称.然而,词汇方面却显示了较大的差异,很多基本或常用语词两者有别.文章主要从横向的渗透关系和纵向的渊源关系探讨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9.
安阳方言中的语缀“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芳 《殷都学刊》2000,(1):99-101
“的”是安阳方言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语缀。本文在丰富的语言事实的基础上,用方普(方言和普通话)比较的方法对名词、代词后的语缀“的”的状况做了深入细致的描写,认为“的”是安阳方言中重要的成词成分。而疑问代词“啥”和”啥的”的语法异同又为吕叔湘先生关于“什么”的语法论述提供了方言佐证。  相似文献   
90.
唐山方言中,有两种特殊的动补结构可能式,一是肯定式中的动词性词语加"了",二是否定式中的动词儿化形式。这两种格式中,肯定式中的"了"和否定句中动词儿化起的可能是补语的作用,前者来源于"V得了"中的"了",而后者相当于"V不了"中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