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8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40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85篇
人才学   2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62篇
理论方法论   72篇
综合类   2077篇
社会学   130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安阳方言中的语缀“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芳 《殷都学刊》2000,(1):99-101
“的”是安阳方言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语缀。本文在丰富的语言事实的基础上,用方普(方言和普通话)比较的方法对名词、代词后的语缀“的”的状况做了深入细致的描写,认为“的”是安阳方言中重要的成词成分。而疑问代词“啥”和”啥的”的语法异同又为吕叔湘先生关于“什么”的语法论述提供了方言佐证。  相似文献   
92.
唐山方言中,有两种特殊的动补结构可能式,一是肯定式中的动词性词语加"了",二是否定式中的动词儿化形式。这两种格式中,肯定式中的"了"和否定句中动词儿化起的可能是补语的作用,前者来源于"V得了"中的"了",而后者相当于"V不了"中的"了"。  相似文献   
93.
"籺"是粤西地区特色的方言词。在粤西地区,其使用具有较大程度的一致性和丰富性。透过粤西地区丰富多彩的"籺"类词可挖掘粤西地区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94.
《琼州学院学报》2016,(3):32-37
黎族是海南岛的世居民族,因其独特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服饰。杞方言作为黎族的一个支系,探究其服装款式可以丰富黎族服饰研究。从款式的角度对杞方言女装进行深入分析,对襟上衣各部分花纹图案丰富多彩;偏襟上衣受汉服影响出现收腰结构;筒裙裙头、裙身和裙尾刺绣各不相同;肚兜是杞方言女性特有的服装,并对各地区服装款式的异同性进行了论述,解析服装款式特点,更好的传承和保护黎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5.
就合肥方言单音动词的词形、词义及语音进行研讨。考释三研讨的单音动词共50条,其中“汏”、“扔”、“(■)”、“尥”、“矼”等牵涉到词典等在注音、释义及词形认定上的一些问题;“搌”、“唵”、“(■)”、“旅”、“拌”、“科”、“远”、“(■)”、“(■)”、“(■)”、“捾”、“(■)”、“斮”等牵涉到古词、古义在合肥方言的留存。  相似文献   
96.
以西昌方言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文白异读(文/白读:我,[?o314]/[?a 33];你,[li314]/[?ia33])为研究对象,分别归纳第一人称 和第二人称文读、白读的使用情况,总结相关语法规则,发现无论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二人称”文读使用范围均比白读广;此 外,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文读的起源均与四川话(西南官话)的基本语音规律一致,而白读的起源与语言接触,特别是北方方言 和南方方言以及少数民族语言的接触有关。通过研究,旨在分析文读使用范围较白读广的原因以及语言接触如何产生出文白 异读的现象。  相似文献   
97.
康方言较之于安多和卫藏的方言,分布地域广,内部又分多个土语群.康区地理上的分散格局和经济形式二元(农耕与游牧)化等多个外部因素对母语继承和方言接触所带来的各种影响,最终促成了多个土语群格局的康方言.康方言主要分3个土语群(也有四分法),这3个土语群又称为康方言的三大次方言,即北路次方言、南路次方言、牧区次方言.划分这些次方言的主要依据是语音差别;其次是词汇差别,语法基本一致.昌都话属于北路次方言①,在北路次方言沿西线土语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昌都话元音变迁的研究,能为了解和认识康方言元音变迁的一般规律提供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8.
敦煌文献为唐宋白话文献,在今天的通语中难见踪迹,但在许多方言中,与之语音相近或相通的词语仍在使用,可以为这些词语的释义佐证。利用现代方言对敦煌文献中的“阿莽”“■”“儃儃”“崖柴”■“色妇”“暖房”“帽惑”等十多条敦煌文献词语加以考释,可发现古代词语还活跃在今天人们的口语中,敦煌文献中的现代方言释证,能够为古文献研究及词语考释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9.
龙夫 《民族论坛》2006,(11):58-59
据统计,全世界共有语言和方言5600多种。语种和方言密度最大的地区是非洲尼日尔河流域,约有280种;而语种和方言最多的则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在300多万当地人口中竟有1010种语言。在形形色色的语言和方言当中,还有许多十分奇特、有趣的乡土民俗语言。"劳高米拉岛的口哨语言"大西洋东北部的加那利群岛中有个叫劳高米拉的岛屿,是世界上仅有的使用口哨语的地方。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吹的口哨居然有元音和辅音之分,能够完整地表达所使用的西班牙语。口哨语言不同于说话,不会因大声呼喊而吐词不清,只要能听到口哨声,便能毫不费力地知道对方的意…  相似文献   
100.
岳立静 《东岳论丛》2006,27(3):136-139
《醒世姻缘传》时期正是山东方言反复问句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新旧形式、自产和外来形式的相叠共存是《醒世姻缘传》反复问句系统的特点。山东中西部方言反复问句类型的历时和共时差异,与不同格式时间上的不同步变化和同一格式地域上的不平衡发展以及不同方言在反复问句系统进行归并、简化过程中对各种格式的不同选择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