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43篇 |
免费 | 219篇 |
国内免费 | 5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60篇 |
劳动科学 | 22篇 |
民族学 | 746篇 |
人才学 | 170篇 |
人口学 | 17篇 |
丛书文集 | 2938篇 |
理论方法论 | 607篇 |
综合类 | 6107篇 |
社会学 | 730篇 |
统计学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97篇 |
2022年 | 111篇 |
2021年 | 113篇 |
2020年 | 149篇 |
2019年 | 116篇 |
2018年 | 73篇 |
2017年 | 152篇 |
2016年 | 203篇 |
2015年 | 347篇 |
2014年 | 623篇 |
2013年 | 579篇 |
2012年 | 600篇 |
2011年 | 760篇 |
2010年 | 705篇 |
2009年 | 797篇 |
2008年 | 945篇 |
2007年 | 764篇 |
2006年 | 716篇 |
2005年 | 620篇 |
2004年 | 760篇 |
2003年 | 615篇 |
2002年 | 531篇 |
2001年 | 485篇 |
2000年 | 341篇 |
1999年 | 197篇 |
1998年 | 117篇 |
1997年 | 102篇 |
1996年 | 58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法治人格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2):63-65
法治社会需要法治人格.自尊与尊他相统一的道德观念,法至上与人至尊相统一的精神理念,强烈的权利意识和深刻的权利本位观念,自觉的法治代价意识和高尚的奉献精神,是法治人格的构成要素;在法治人格的培养方面,实行良法之治是法治人格培养的法律启动,塑造守法精神是法治人格培养的基础工作,唤起权利意识是法治人格培养的核心工程,培养法治主体观念是法治人格培养的主体要件. 相似文献
172.
王建辉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0(6):23-29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坦言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并不属于有含义的表达,这一立场在《观念Ⅱ》中得到修正,他此时认为身体姿势与语词、句子等最基本的语言单元一样都属于有含义的表达。胡塞尔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转变实际上归因于其前后期在处理身体问题方式上的不同。胡塞尔前期囿于自然与精神之间是截然区分的这一教条,仅仅将身体看作是一个自然物或物质物,这一立场显然导致他对姿势问题的简单理解。在《观念Ⅱ》中胡塞尔放弃了这一教条,此时他区分出两种不同意义上的身体:一、作为纯粹物质意义上的身体;二、作为感觉—精神统一体意义上的身体。这两种身体概念的区别对于理解胡塞尔前后期在姿势问题上的态度转变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3.
陈德胜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4-85
学生作文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是学生人格内涵的体现,也是学生审美个性的张扬。目前的作文教学.我们过多地强调了写作方法和写作技能的指导以及思想方法的灌输。我们强调得较多的大都属于理性的东西,诸如如何审题立意,如何选材构思,如何记叙、议论、抒情等等。往往忽视了审美情感的培养,以至于不少学生的文章能够做到中心明确、结构合理、语句通顺,却难以做到形象生动、含蓄优美、热情洋溢、充满神韵。我认为这主要在于缺乏了对学生的审美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4.
黄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2):64-65,102
经方家是指以善用经典处方为特色的名中医群体。他们大多性格直率,敢于直言,嫉恶如仇;他们俭朴自安,急病人所急,忧病人所忧,医德医风高尚;他们做学问从不人云亦云,敢于怀疑,敢于创新,重视实践;他们的医案质朴无华,无空话套话,不做表面文章;他们用药不分古今,惟对证是取,无臆测之见,且胆识过人。经方家的身上透发出超越时代的非凡魅力,代表着中医学的灵魂和希望。 相似文献
175.
《寻找格林先生》是索尔·贝娄的著名短篇,其主人公格雷布作为典型边缘人的代表,在竭力寻找格林先生的过程中完成了对自我、他人的救赎,反映了其对善、人性、责任的追寻,为充满悲观色彩的社会留下了一缕希望的阳光。该寻找过程很好阐释了贝娄"肯定"的宗教伦理观。从小说反映的"责任"伦理、"受难—救赎"伦理、"爱人如己"伦理,可以看出贝娄的小说人物塑造深受犹太传统的影响,体现了犹太伦理一神教的道德思想及犹太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176.
梁辉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5):43-48
鲁迅的"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这句名言在学术界颇有争议,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个科学的论断,也有的认为这是对道教的否定。文章认为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的影响力是广泛和深远的,"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这个判断是有事实依据的。从鲁迅的文章和言论中,随处可以看到道家思想的痕迹,所以鲁迅与道家思想是有着不解之缘的。 相似文献
177.
178.
才旦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1):145-147
作为精神现象的文学,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学,是和特定的地域环境、民族宗教文化紧密相关的。少数民族地域环境的差异性以及各少数民族之间不同的宗教信仰构成了不同的文化氛围圈。 相似文献
179.
目前,网络心理研究的数据收集手段主要依赖于问卷调查法。在针对此种方法所存在的弊端进行深入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基于被试主观评价转变为基于客观网络行为数据的全新研究思路,并阐明了由此可能带来的诸如保障数据可靠性等方面的改进与优势。文章最后探讨了计算机科学中行为分析技术在未来网络心理研究中的可行性与价值性。 相似文献
180.
李灿朝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1,13(1):64-68
旷世奇书<镜花缘>"是一部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它以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朝代为叙事背景,尽情描写百名才女的胆识贤智、才能技艺,构筑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罕有的才女形象群体.小说对才女"才"的抒写较明末清初的佳人及红楼女子均有进步的一面,超越纯属个人素养修为的闺阁闲技,展现了更多的知识学问、实学强技,从而具备更广的社会内容和意义,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独立人格的确立,摆脱了男性附庸的屈尊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