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1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12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748篇
人才学   38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1603篇
理论方法论   356篇
综合类   3195篇
社会学   318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378篇
  2013年   370篇
  2012年   382篇
  2011年   471篇
  2010年   429篇
  2009年   421篇
  2008年   533篇
  2007年   438篇
  2006年   395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328篇
  2003年   315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261.
传教士对中国和中国人的感情本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尚未研究的课题(伊罗生)。耶稣会士刘松龄在中国传教长达35年之久,对他所从事的事业——宗教和科学的传播,其实是失败了,无论是"科学"还是"宗教"(或这一名词背后隐含的含义,如"政治理念"和"组织建构"等)以及它们的历史作用,都应持一种批评的态度。同时,对于当事人刘松龄本身,在认识其复杂和多重人格的同时,仍保持应有的尊重。  相似文献   
262.
"制器尚象"是中国造物设计的传统的特色之一。中国宗教文化识别具有悠久传统特性和浓厚民族民间文化根源,它是各种视觉艺术发展的推动力。从宗教文化与传播的角度探讨关于识别所承载的文化表述,有助于宗教文化识别,并将其更好的运用到现代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263.
魏良臣 《山东社会科学》2012,(Z1):57-58,130
自唐朝以来,基督教想传入中国的行动就从未停止过,但由于统治阶级的原因以失败告终。随着国门被战争打开,基督教真正传入中国是在明朝中叶后,并在中国落地生根,逐渐发展起来。本文选取了最具代表的实宗教体景观——教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城市的相关因素对其分布规律及空间演化的影响,剖析基督教在上海乃至中国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64.
赵丹 《理论界》2012,(12):137-138
钢琴音乐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之路是一个逐步褪去宗教圣衣又换上了世俗布衣的过程,在钢琴音乐的此番文化变迁过程中,以"实用理性"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传统无疑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它将源自宗教语域的钢琴音乐从天国引向了现实具体的社会生活,进而实现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时至今日,实用理性文化传统在当代中国仍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立足于这一思想根基,对钢琴音乐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过程进行再审视,这无疑有助于推动当代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与传播。  相似文献   
265.
冯石岗  李宇征 《河北学刊》2012,32(1):179-181
现代化对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以及由此带来的不确定性,是中国农村地区宗教信仰的复兴之源。面对勃起的宗教团体,现有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存在极大的弊端。对此,唯有转变传统观念,正确认识宗教价值,创新宗教管理模式,方能兴利除弊,防患于未然,以利于农村地区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66.
宋剑华  陈慧 《河北学刊》2012,32(3):93-98
"思春"叙事是中国现代女性作家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她们往往不像男性作家那样消弭了自我而去追随革命,相反,她们多以一种完全有悖于男性想象的心灵独语,十分隐晦地讲述女性对于情爱问题的矛盾心态:既渴望爱情的归宿又惧怕男性的伤害,既有本能欲望的冲动又有理性节制的掌控,她们正是通过文学艺术这种含蓄达意的表现方式,向社会展示了一种为男权话语所忽视了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67.
"宗教经济理论"是宗教社会学研究中"范式转变"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这一理论以"理性选择"作为立论基础,把宗教视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使宗教研究得以真正进入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这种新范式是北美经验对在欧洲经验基础上所构建之"世俗化理论"的反思,并且在解释宗教发展动力、宗教组织增长方面颇为有效。本文即尝试适用此理论模型解释一个基层农村基督教会在当代中国的复兴与增长,并检验其中概念与命题的适用性与解释效力;进而,本文选择"管制"与"竞争"作为切入点反思宗教经济理论。根据田野资料,在有管制并且存在软性竞争宗教经济中,中国农村教会实现了复兴与增长,宗教经济理论侧重于供应方的分析不能充分解释在中国宗教复兴中需求方发挥的显著作用;并且,该理论中有关政教关系的诸命题未能涵盖中国政教关系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相似文献   
268.
西藏宗教是一种多功能的宗教.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转型,藏传佛教的传播表现出了功能的双重性.具体体现在五方面:宗教传播密切了人与神的关系,虚拟的精神世界却麻醉了、泯灭了、失却了民众对现实世界的生活激情;宗教传播有助于社会整合、社会控制,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导致社会发展的停滞、有碍社会的变革;西藏宗教传播促进了西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但却造成了发展的同质化、单一化;西藏宗教的传播增加了民族的认同感,但同时造成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即冲突叉一致的矛盾状态:西藏宗教传播有助于社会稳定、和谐、统一,但也会引发社会动荡、冲突、分裂的危机.  相似文献   
269.
明清世情小说以描写日常生活为主要特点,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可补经史之不足,《金瓶梅》与《红楼梦》堪为其中代表.二书中涉及宗教文化的描写带有鲜明的世俗化倾向,反映出当时民间信仰与实用功利的关系,同时塑造了不少逐利鄙俗的师尼僧道形象,亦是当时释道逐渐衰落的真实写照.而与人物家庭相关的婚丧习俗也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各种形态的婚事描写、完整周详的丧礼叙述等,均反映出明清时期真实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270.
运用基尔凯戈尔的宗教存在主义解读《雨王汉德森》的人物塑造、结构和情节。在人物塑造上,汉德森的内心体验再现了该哲学个体存在的定义;在结构上,汉德森在美国和非洲的三段生活经历象征了该哲学所描述的美学的、伦理的和宗教的三种生活方式;在情节上,汉德森顺应内心“我要”的呼唤远赴非洲探寻“爱”的真谛,体现了基尔凯戈尔宗教存在主义的精髓。汉德森的个人追求实乃贝娄为全人类设计的宗教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