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49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215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41.
现代还乡母题小说的故乡想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还乡母题小说的故乡想象密切联系着我们这个后现代化国家文化转型的选择性焦虑,隐含着现代知识分子的"现代性寓意".激进的"现代化"立场和保守的"反现代化"立场,都在故乡想象中找到了他们各擅其长的书写空间.在现代还乡母题小说的故乡想象中,"故乡"是生命出发之"乡",也是与都市相对的乡村之"乡",与异域文化相对之本土文化之"乡",与道德沦丧、人性衰退、精神荒芜相对之道德人伦醇美、人性自然、精神健康之"乡".  相似文献   
42.
由于近代以来学科的分化,在面对问题时,习惯于进行单学科的分解式的研究,这虽利于对某方面的深入研究,但不利于对问题的全面把握。特别是对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的研究,单一学科基本上是行不通的。因为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包括哲学、艺术甚至科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研究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雅博士的《周代礼乐文化研究》一书,抓住了周代礼乐文化乃至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构成的核心历史与哲学,为此从哲学与历史交融的视角,对在中国文化形成中具有奠基性质的周代礼乐文化作出了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43.
《社科纵横》2017,(10):65-68
儒家人伦是人类血缘中特有的一种自然等级。当下对于人伦的创新要注重人伦的秩序性,而淡化人伦的等级性。从等级性来讲,人的生命体具有独立性,任何人不能占有和控制他人的生命,作为独立意识存在的生命体,在存在的意义上来说,都是平等的,包括父母无权占有和控制子女的生命体。从秩序性来讲,人伦的价值依据来自于仁爱,一种自然而然的天性之爱。只有建立在天然之爱基础之上的秩序才具有合法性、合理性、合情性。人伦是一个家庭有序的基石,也是社会能得以稳定的根本所在,能够在社会层面上维系一个民族的道德体系和价值判断,形成这个民族的道德自觉,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45.
中辚实用精神是农业文明的产物,表现为重经验而轻知性,重技术而轻科学,重人事而轻物理,并且,这一精神决定了汉语修辞学的实用主义倾向,即人伦实用主义,社稷实用主义,读写实用主义,表现出“不学无术”的学科缺陷,因此,汉语修辞学的发展必须借助科学的方法去阐释论证已有的思想,使实用与理论双轨运行。  相似文献   
46.
江韦  陈成 《职业》2011,(8):121-121
《孟子·滕文公上》中言:"人之有道也,饮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道是中国古代学者理论体系的代名词。儒家之道即人伦之道,因此,孟子说"人有道",而不是天有道,即人要讲做人的道理,讲伦理道德。儒家所讲的教育,自古以来就是教人知人伦、讲人伦、行人伦。  相似文献   
47.
"圣"的理念,在儒家关于人的存在与发展的终极关怀之视野中,乃是关于中国古典道德形而上学之基础主体论的中心话题之一。他们从"从容中道"、"天人合德"、"人伦之至"、"大而化之"等层面,揭示了"圣"的理念本质乃在于人性、人格之全面而丰富的能力系统及其对象化实践所能够达到的境界。  相似文献   
48.
49.
中国的人论重人伦,中国的人伦是宗法人伦,西方的人论重自由,他们的自由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西方人重自由仍然需要人伦,中国人重人伦也需要要自由。要对中国以宗法人伦文化的扬弃作基础,同时对西方文化的吸取批判,重建中国人的新人论,真正实现和推进人类自身的解放。  相似文献   
50.
传统中国社会对民间纠纷多采用"里断"、"调处"、"私和"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是立足于血缘性的宗法/伦理社会的特征与性质,并且是建基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同一性以及囿于各种各样的所谓"地方性知识"之上的,故而没有(社会存在意义上的)人、人格(人格权)、财产权(权益)、(社会)法权等等可言.中国共产党在把我们从传统社会逐渐带进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适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这一方面为仲裁实践指明了方向,划定了范围,为仲裁人员依法行使应有的权力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它也为广大人民群众在公平合理的原则上保护和捍卫自己的权利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向度.然而,由于仲裁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并且影响到一个社会的正义、公平、权利和伦理道德等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从法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一番认真的考察,以使我们的仲裁实践日趋成熟与完善.本文正是从法理学的几点基本原则出发,对事关"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进行的一些法理学思考,其目的是努力引起人们对这类问题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