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45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75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1.
审美静照是艺境创构的起点。中国人的静照方式是“俯仰往还,远近取与”。这是中国诗人画家的观照法,也是哲人的观照法,宗白华从“道”的运行中为这一方法求得文化原型,并从哲学上论证了:中西观照法的差异,源于宇宙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92.
近十年是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史上创作最丰硕的十年,期间文学变迁非常剧烈。这种嬗变主要体现在文坛世代更替与文学范式转换两个方面。从90年代开始,新世代作家逐渐取代中坚一代作家成为马华文坛的主导力量,与此同时,当代马华文学也进入了范式转换的新时期,这主要表现在散文、诗歌、小说、文学批语的范式转变上。  相似文献   
93.
宗白华美学与生命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的生命哲学思潮中 ,宗白华以美学独具一格。宗白华之所以选择美学 ,不仅是出于个人的学术偏好 ,而且是出于对生命本体的深刻认识。宗白华认为真正的生命本体是中国哲学中的“生动” ,而不是西方哲学中的“运动”。生动的本体是不可以由名言述说的 ,因此 ,他由哲学转向艺术 ,转向美学 ,试图通过文艺创作和美学散步 ,显示“不可捉摸”的生命本体。由此 ,宗白华一方面为审美、艺术找到了最自明的基础 ,另一方面也显示了艺术、美学对哲学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94.
羌戎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语源学方法,通过汉文词汇古音义与藏文词汇的音义之比较,寻找古代华语言的同源词汇,对古汉文中羌、戎的词源和音义进行释说。  相似文献   
95.
张晨怡 《世界民族》2020,(2):117-126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西文化的交互作用下,在新加坡华人社会兴起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儒教复兴运动。新加坡儒教复兴运动虽明显受中国本土的孔教运动影响,但与康有为试图借助政治的力量将孔教定为国教不同,新加坡儒教复兴运动走的是民间化的道路。基于新华社会多元的语言状况,儒教复兴运动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运用中英双语来推广儒学。受新加坡地区浓郁的宗教氛围影响,新加坡儒教复兴运动以构建儒教为要旨,力图整合佛教、道教以及民间宗教信仰,并通过与基督教的论争来完善理论体系的建构。新加坡儒教复兴运动的兴起,是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的传播由自发走向自觉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儒学在宋明理学之后第二次转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6.
交流     
马尚龙 《中外书摘》2014,(7):112-112
今年第5期读者心中的好文章是:《人生日日好日》《花市》《敬畏为何在中国水土不服?》《航天科学家石理的“第二次握手”》《朱旦华与儿子毛远新的生活经历》。读者不喜欢的文章是:《中国双头女婴存世150天》《关于UFO劫持的六个假说》《饥荒》等。  相似文献   
97.
陈伟 《云南社会科学》2008,2(3):139-142
在1947~1948年间进行的"反美扶日"运动及抗议美国援华法案的斗争中,"美援"成为国民政府与美国、民众间三方关系变化的主要动因.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和美援因素影响,国民政府在对内、对美政策上陷于左右矛盾的困境之中,而其最终违逆民意的选择更使它在内政外交中均陷入空前的孤立,并成为其统治在一年之后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8.
王进进 《殷都学刊》2008,29(4):149-153
理解宗白华的散步美学,探析其比较意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他美学成就的获得建立在博取古今中外艺术文化众长的基础之上。所以本文从分析比较意识的原动力——文化使命感和比较意识表征中的“博”在文化参照与“专”在画学的结合入手,旨在述评比较意识与宗白华美学思想相交合的价值以及在文化心态和方法论层面带给当下美学研究者的启迪。  相似文献   
99.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上的苏德战线和亚洲太平洋战场上的中日战线是最重要的和决定性的。为了确保两条战线的胜利,苏联和中国的外交活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日本的扩张行动日益猖獗,苏联感到自身安全受到威胁。在日本的逼攻之下,苏联和中国的战略利益逐渐趋于一致。于是,苏联决定向中国提供有效援助和支持,但美、英等西方国家并不支持苏联的动议。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向西方寻求保护的外交努力严重受挫,迫使蒋介石政府积极寻求苏联的支持,最后两国缔结互不侵犯条约。条约奠定了苏中友好关系的国际法基础,苏联据此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了必要援助和支持。1941年日本袭击珍珠港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场增加了太平洋战线,战争扩展到了整个亚洲太平洋地区。从此以后,西方各国才开始援助中国,对华战略才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00.
华人文化诗学:华文文学研究的范式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诗学是近年学界关注的理论焦点之一.把文化诗学引入华文文学批评,建构以"华人性"为研究核心,以"形式诗学"与"意识形态批评"统合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华人文化诗学",在更加开放的社会科学视域中审视与诠释华人文学书写的族裔属性建构意义及其美学呈现形式,应是我们拓展华文文学批评空间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