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31.
孔令仪(英文名字与其姨妈庆龄相同,Rosamond),1915年9月19日生于山西太谷,曾就读上海沪江大学,后毕业于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在孔家四个姐妹兄弟中,令仪比较安分守己,有些著作描述她“个性倔强,有独立思考习惯,对官僚政治不感兴趣,爱好文学艺术,穿戴讲究,生活豪华”。由于令仪为人低调,有关她的报道和传闻不多,早年的婚姻生活似乎波浪不少,宋美龄曾帮她找对象,卫立煌将军丧偶后,也有人为她做过续弦的媒。  相似文献   
32.
辽大学人     
石庆环教授女,1958年12月生于吉林双辽。历史学博士。曾执教于黑龙江大学历史系和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任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美国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世界现当代史和美国政治制度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97—1998年度,获得美国基督教亚洲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的资助,在美国奥古斯塔那学院进行“中西官僚政治比较”的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33.
李斯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其政治思想及实践对秦朝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影响。李斯的政治思想体现出法儒并存、以法为主与法儒互补的理论内涵,适应了秦汉时期新的君主专制政治的历史发展,构建起一个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功利性的思想体系。李斯对法、儒政治思想都有着深入地汲取,但从其政治实践看,这两种思想因素之间既有矛盾、冲突的一面,也存在着互补、融合的另一面,形成其政治思想的内在的双重性。李斯是秦汉时期法、儒相结合的新型政治官僚的先驱,其政治思想折射出这一时期新的君主专制政治模式的初期的探索与发展,因此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34.
明王朝建立的是从蒙古人为主体的政权突变为汉人为主体的政权。朱元璋不愿意照搬元代的制度,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不可能完全改变元代的制度。因此,他在效法汉、唐、宋制度的基础上,又以当今制度不能尽如古制、在进行一定规模改制的同时,既因袭元代的制度,又致力于抑弊除奸,这就使明代的州县行政运行机制具有了融合、因袭和创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35.
李约瑟现象的“官科技”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制度角度对“李约瑟现象”进行了解析。说明了中国古代“官科技”的起因与具体表现。特别是阐释了它对中国古代与近代科技发展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巨大作用,对李约瑟现象的形成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6.
御史"关白"制度肇始于唐,终结于宋。从成因上看,御史"关白"制度在唐代主要受宰相专权及宦官秉政的影响,宋初以降,君主独裁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以文治国"的理念思维、"务行祖宗之法"的意识形态乃至宋仁宗个人对台谏的倚重使"关白"制度走向终结。"关白"制度为皇权政治和官僚政治之"变异",必将在皇权政治和官僚政治的进一步成熟后退出历史舞台,使御史职能之运作回归常态,此即御史"关白"制度之演化逻辑。藉由暴力潜能、意识形态、知识存量、特定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四要素,便可解析其历史动因与演化逻辑。对北宋时期的台谏政治和御史弹劾制度进行研究,有助于丰富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解,为当下的制度建构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37.
美国外交决策模式分析——以中美建交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建交,既受国际体系的影响,也受到美国国内因素的制约.美国政府在处理这一事件时体现了理性行为者、官僚政治以及组织机构三种模式的决策特点.这三种模式的结合使美国能够较全面地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但也带来了一些难以克服的弊病.  相似文献   
38.
文明民族见陵于野蛮民族、官僚与官僚政治、历代的武力不振与兵制的关系,这是相互关联的三个问题。文明民族何以见陵于野蛮民族?这是史学大家吕思勉最关切且经常思考的问题,他“反复史事而深思其故”,认为这是文明民族的社会出现了“病态”,其病根一是由于政治的败坏,二是由于民族武德的衰颓。针对这两个病根,吕思勉分别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对于前者,当行督责之术与地方自治;对于后者,唯有豫兵于民和藏械于民间。这种“反复史事而深思其故”的治学方式,全是为了给国民而不是给君主帝王提供“有资于治道”的历史启示,这实在是吕氏治史的根本目的。正是在这一点上,吕氏的史学实践为传统的“经世致用”赋予了全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39.
孔子的政治观与伦理观是融合在一起的,其主导倾向是以伦理道德规范政治,这是孔子德治观念的固有内涵。孔子既非一贯地肯定贵族政治,也非一概地反对官僚政治,而是加以调和,其政治伦理观念既保留了很多贵族政治的伦理原则,同时也发展了不少官僚政治的伦理原则,这是其中庸之道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0.
科举制与古代封建政治之关系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科举制是封建政治发展的产物,二是科举制是中央集权政治运行的重要机制,三是科举制是官僚政治的重要纽带,四是科举制是中央君主集权政治的附属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