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8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8篇
管理学   360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58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948篇
理论方法论   116篇
综合类   1444篇
社会学   259篇
统计学   1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自由知识分子”是近年频繁亮相的一个词。乍一看,它不过就是“自由”和“知识分子”的排列组合,似乎热爱自由的知识分子皆可归入此列,但事实上,并非那么简单。只有理清了“自由”和“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才有可能抵达这个词的本质。  相似文献   
22.
在《乌泥湖年谱》中,作者展现了同一时空下的两个世界:一个世界主要以紧张的政治生活为背景,表现了以丁子恒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强大政治压力下理想的失落、精神的炼狱和人格的异化,着力于心理描写,带有浓重悲剧色彩;另一个世界以轻松的日常生活为背景,表现了温情的家庭生活中家庭主妇的鲜活个性和儿童的天真、可爱,着力于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带有喜剧成分。悲和喜的交融突破了以往此类题材以政治批判、血泪控诉为主题的常见偏颇。  相似文献   
23.
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探讨近代中国美学的发展,可以发现一直被视为蔡元培个人的关学思想观点的“美育代宗教”,在近代中国是以美学思潮的方式存在的,在这一思潮中大量的知识分子参与了进来,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美学观点,进而揭示出近代美学的转向与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
自"5·12"四川汶川震难以来,举世震惊,举国同悲.巨大的灾难与痛苦面前,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与向心力再一次进发,民族精神与爱国激情空前高涨.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地抗震救灾过程中,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从自身研究领域出发,及时进行灾难反思,发现问题,研讨问题,提出对策,为抗震救灾工作承担起知识分子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25.
“知识分子革命”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流行主题,表达了知识分子在革命过程中的接纳过程,这一过程的描写成为衡量作品成败的关键。怎样写此过程,它需要场景渲染。场景渲染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决裂”场景建构。革命文学作品中,知识分子革命者最终被革命阵营接纳,它必然有一“决裂”过程。“决裂”意味着新生,“决裂”意味着革命者成熟。但这一“决裂”过程是以牺牲革命者的亲情、友情甚至爱情为代价的。这显示出革命文学“决裂”场景的悲壮性。本文以《咆哮了的土地》《田家冲》《在医院中》《青春之歌》为评价中介,试图对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的“决裂”场景进行描述:知识分子革命者的牺牲有最终的价值取向,即重新确定他/她的血统和身份,变成真正无产阶级革命者身份。  相似文献   
26.
家境优越的段云松,没有如父母所愿成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却一样实现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27.
学术界在认识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性质方面迄今尚有分歧,存在着“旧中产阶级争夺权势说”、“企业主利益冲突说”、“城市新中产阶级价值观改造说”和“中产阶级文化重建说”等多种观点。然而对这一运动的中坚力量与领导成分的考察则表明,知识分子在运动的领导主体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并发挥了先锋骨干作用。从这一角度来看,美国进步主义运动可以被界定为是一次由知识分子倡导的社会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28.
从1949年2月北平解放到1950年下半年,全国开展了以大学教师为主要对象,兼及中小学教师的政治学习运动,继而,党外上层知识分子们纷纷在媒体上发表个人检讨。笔者认为,这种群体性的行为,主要是因为知识分子有着敬佩感激、愧疚自责、从众求安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29.
杨敏 《今日南国》2006,(12):13-15
一项政策正在催生新一波中国知识分子下乡热潮。2006年7月,乡镇一级将迎来2万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这项由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等八部委联手出台的“三支一扶”计划(支教、支农、支医、扶贫),预计在今后5年时间为中国乡村输送10万知识分子。这一次政策之手的挥动,使得上世纪90年代以来零星的知识分子下乡热骤然升温,新一轮“知青下乡”终于从胎动状态走向有声有形。当“三支一扶”队伍还处于预备状态之时,北京的“大学生村官计划”与湖北“资教计划”已经先行将平静的大学校园搅动起来,“上山下乡”无疑让2006年成为一个“大热”年份。  相似文献   
30.
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关于“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两个尊重”为核心的知识分子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实事求是地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政策,“两个尊重”保证了我国新一代知识分子健康成长。为我党的新世纪知识分子工作指明了航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