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4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286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154篇
人才学   28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929篇
理论方法论   121篇
综合类   1657篇
社会学   123篇
统计学   4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陈支平 《东南学术》2015,(1):229-238,248
孤本《闽颂汇编》是清代康熙前期福建部分士绅为颂扬总督姚启圣所编撰的一套文献汇编,其中保存了早已散佚的姚启圣奏疏及文告等。从这些尚未为人所知的珍贵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福建总督姚启圣是一位治理民政、统筹地方的良才,但并不是一位运筹帷幄、临阵决战的将才。在许多战前决策中,姚启圣往往决策不当、进退失据。姚启圣虽缺乏运筹帷幄、临阵决战的才能,但是他又自视甚高,缺乏自知之明,加上性格喜好弄权专私,这样就不能不与前后历任的水师提督及巡抚发生难解的心结与矛盾了,最终不幸导致"气忿疽发背而死"。  相似文献   
202.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文化转型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20世纪初期,梁启超引进西方文化观念,首倡近代多种文体的革新,提出了著名的"群治社会构想",反映在文学思想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聚合现代民族精神,展示历史进化趋势,"言文一致"语体风格和构建市民文化空间。梁启超"群治"文学观的提出及其有益实践对启蒙国人思想、推进中国文学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3.
2014年12月20日至21日,由光明日报社、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和浙江农林大学主办,浙江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和浙江农林大学文化学院承办的第四届"美丽中国·水生态研究"高峰学术论坛在浙江农林大学举行。浙江省政协原主席、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国富,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会长陈艳华,浙江省环保厅厅长徐震,浙江省林业厅原厅长、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楼国华,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陈先春,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副秘书长许利群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南京林业大学曹顺仙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余谋昌教授、浙江水利水电学院闫彦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张跃西教授、德国莱比锡大学和亥姆霍兹联合会环境研究中心(Helmholtz UFZ)沈百鑫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邱斌教授、井冈山大学姚声正教授等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本刊将分两期刊发此次论坛部分专家的发言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4.
1917年京直水灾救济采用委托慈善组织办理赈济的办法,使义赈组织成为此次救灾的主体,并有效促进了民间义赈事业的发展。为加强各义赈组织之间的合作,专门成立京畿水灾赈济联合会,开创了义赈组织联合办赈的先例。义赈组织不仅为此次水灾筹集了大量资金,而且受委托办理"急赈"和"官赈",并在"散赈""灾民收养"和"灾后恢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赈灾款物筹集困难、义赈组织间的协调性不强等原因,导致"义赈"多集中于某些重灾区,且赈灾款物分配不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义赈"在此次水灾救济中的效果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保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依法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得到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得以表述,权力的运用得到了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依法治藏"方略的提出凸显了人民代表大会在构建西藏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6.
《江西社会科学》2015,(8):173-179
依法治国在微观的民营企业层面就是依法治理企业。一方面,政府要依法行政,按照法律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提供保障和监管;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要依法经营,依法治理。这两方面是一个整体,不可或缺,本质上是把权力和资本都纳入法治的轨道。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依法治企,建设法治民营企业,是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更是民营企业发展最大的机遇和红利。当前法治民企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加快法治政府的建设,也需要加快法治民企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7.
治国先治边,新疆作为边疆地区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疆治理,在不同时期提出和形成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生产建设兵团制度、对口支援制度、"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思想、构建牢固利益共同体、民生建设等一系列治疆稳疆的重大决策部署。研究和总结党在不同阶段的治疆思想和治疆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8.
宋初产生了一股隐逸闲淡的情调 ,形成了与初、盛唐不同的心态。这是中国文化、文学、美学史的一次重要转折和变化。它的形成由四部分人构成 :一是隐士 ,二是诗僧 ,三是半僧半俗的士大夫文人 ,四是表面豪华、内含平淡的显贵权要。从而体现了宋代初期的心态总特征 ,完成了从外扩到内敛的心态转换 ,对文学和审美创造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9.
中华报派及其村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芳 《河北学刊》2001,21(3):80-83
中华报派是民国时期以米迪刚为首、以北京《中华报》为纽带 ,对乡村自治问题较早予以关注并系统思考的知识分子群体。192 4~ 192 5年间 ,它从儒家文化的视角大力阐扬村治 ,制定了一套以村治为核心的国家与社会建设方案。虽然它为此奔走呼号未得结果 ,并很快解体了 ,但其与后来村治派、乡建派一脉相承 ,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210.
王肃与魏晋礼法之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虹 《东岳论丛》2001,22(1):44-47
以王肃为代表的魏晋儒士 ,受汉魏之际黄老名法思潮的影响 ,其文化性格及学术思想渗入了较多的崇理性、尚利己的因素 ,史称“礼法之士”。凭借与司马氏的姻亲关系 ,王肃经学被立为官学 ,构成魏晋官方儒学的主体 ,在政治实践中表现为儒家礼教与黄老名法结合的魏晋“礼法之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