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5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11.
洪垣(号觉山,1507—1593年,字峻之,江西婺源人)融合吸收王阳明与湛甘泉的心学思想,强调格物致知、博文约礼,发展出以生意为心学归宿的生机(几)之学,心学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其晚年融佛道入儒,追求心体的超越,又自甘于偏僻山村,故其博学体系不得传人。其心性工夫论脱离程朱主静或主敬、走入顿悟一系,最终与佛禅"明觉"思想合流,标志着白沙—甘泉一系自然主义心学的终结。但是,他重视从历史中获得政治知识,重新诠释格物论,在明代心学中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重新阅读洪垣《觉山先生绪言二卷》,可以扩大我们对明代思想的研究,深化对甘泉后学、阳明后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2.
实学”就是“经世致用”之学,是理论能指导实践的学问.理学是否属于实学判断的标准有三方面:首先,以理论缘起为标准,理论缘起就是理论的问题意识和理论的现实指向;其次,以理论内容为标准,理论内容是否空洞决定理学的属性;最后,以理论实践为标准,理论实践不仅在于理论信仰者是否言行一致,还在于理论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易接受性以及理学的动力和开放性.探究理学是否是实学有助于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13.
正当今,弘扬"实学"精神十分必要。因为在我们身边确实存在诸多不切实际之处。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实践活动主要聚焦在,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四风"问题。随着反对"四风"实践活动的进一步深  相似文献   
114.
钱钟书在 2 0世纪出演的是一个“纯粹的文化人”的形象 ,其学术之路是循着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的“实学”精神与“学隐”方式发展而来 ,钱氏的“实学”与学术建树实现了古今罕见的文化大对话 ,其对 2 0世纪中国学术最杰出的贡献 ,在于以“全球化”的视野为 2 0世纪现代型的学术研究开辟了一个双向互动的学术语境 ,引领和推动了当代中国学术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15.
论中国哲学的前近代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志宏 《文史哲》2002,(1):44-48
明末耶稣会士引入的西方学术文化,与当时中国社会崇尚实学的社会思潮相结合,引起了中国哲学在天道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一系列具有近代性质的变革,孕育出中国哲学在向近代形态转型之前的近代性气质,从而构成了这一转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116.
经世实学与中国学术的近代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长义 《江汉论坛》2005,(12):86-92
近代学术在中国的发生发展,固然深受西学的刺激和影响,但它毕竟不是西学的简单位移,而是中国人在近代历史环境中所作的一种文化创造,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本身就蕴含着由“旧学”走向“新学”嬗变更新的内在动因——经世实学。因此,我们在考察中国近代学术的特点及形成史时,既要注意“西学东渐”这一横向运动历程,更要探索中国古代学术与近代学术这一纵向运动的历史联系。  相似文献   
117.
李伟波 《船山学刊》2020,(3):110-112
2019年12月21-23日,由日本东北大学日本思想史研究室主办的第十五届东亚实学国际论坛在日本仙台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本届论坛的主题"近代的失控与实心实学",就"近代化"及实学研究的相互理解与共同目标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探索了面向未来的东亚实学思想体系的构建之路。  相似文献   
118.
明清实学是中国儒学的最高发展形态 ,它蕴含着与传统的价值观不同的新的价值取向 ,这种新的价值观 ,主要体现在“本末轻重之辩” ,新旧“四民”之辩和“公私义利之辩”三个方面。明清实学家所完成的价值观念的转变 ,不但为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开辟了道路 ,同时也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挑战提供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9.
孔尚任儒家思想发展变化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尚任诚然有尊孔崇儒虔诚自觉的一面。但是其可贵处却在于他能从尊孔崇儒的氛围中解脱出来 ,清醒地走向“过儒” ,因而将挽救末世的希望 ,从空疏清谈的封建士夫转向较为务实的市井细民 ,其思想中已闪现出早期启蒙主义的光彩  相似文献   
120.
福泽谕吉在日本面临西方列强的侵吞时,提出以西方文明精神来保全国家的独立政体,其实践操作是通过"实学"来开发智慧,增强国力,营建淳厚的"人心风俗".显示的价值取向是重视智慧,具体路径是先智慧后道德.梁启超稍后于福泽谕吉,早年留学日本,对日本思想颇有研究,当时面对的国情与日本相似,但选择与福泽相异.他以"新民"为救国的法宝,以道德为根本,把智力、学识作为"其余事".显示的价值取向是中国一贯的道德主义,具体路径则是先道德后智慧.前者是"大和"的选择,后者为"中华"的选择.两种抉择,两种结果,这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