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0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271篇
劳动科学   32篇
民族学   42篇
人才学   44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174篇
理论方法论   191篇
综合类   2140篇
社会学   192篇
统计学   3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432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罪刑法定原则是现代刑法三大基本原则之一。罪刑法定原则的意义在于限制国家的刑罚权,保障公民自由和人权,也就是国家司法机关行使刑罚权与公民自由之间给定了一个明确的界限。刑事法律的适用客观上存在一个解释问题,即解释的合法性问题。在合法性问题上,又存在经验主义与规范主义之争,马克斯.韦伯和哈贝马斯就是经验主义与规范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们分别论述了刑法适用解释的合法性诉求,并指出刑法适用解释的实际功能。  相似文献   
32.
马仪亮 《兰州学刊》2007,(11):48-51
文章将投入产出方法与解释结构建模相结合,取长补短,提出了基于这两种方法相结合的产业关联层次识别的分析方 法,并细致呈现了该方法的算法步骤、识别层次结果的基本特性以及其与以往产业关联分析方法的比较优势.最后以经统一调整的 1997年及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对我国国民经济产业关联的层次识别进行了方法的实证分析,经对识别结果的跨期对比分 析,证明该识别方法的解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3.
黄周炳 《理论界》2007,15(10):74-77
从民事法律关系的角度来思考票据抗辩,作为技术性规则并非完全拒绝适用民法的基本原理,票据抗辩限制就是无牵连的连带之债产生无牵连抗辩之故,票据债务与基础债务互不影响。此外,对于票据抗辩无限制之性质,可以通过债务同一性得到解释.籍此实现票据当事人相互之间利益上的平衡。  相似文献   
34.
35.
36.
37.
性向解释是在频率解释不能解决单个事件概率的情形下由波普尔提出来的。虽然波普尔的性向解释也没有解决为单个事件引入客观概率的问题,但与频率解释相比,它对概率论应用的情形提供了有用的扩展,并且“性向”这个术语并不仅仅适用于他自己的观点。由此,后期波普尔、米勒和费塞特发展了单个事例性向解释,吉利斯发展了长趋势性向解释。  相似文献   
38.
人人有工作:社会发展峰会之后我们学会了什么?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描述了我们在社会发展全球峰会结束之后、在追求“人人有工作”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它讨论了世界范围内的就业状况的改善 ,还讨论了我们用来解释失业的各种理论———它指出 :在对于失业的各种理论阐释中 ,包括非通货膨胀失业加速率 (NAIRU )在内的一些概念已经过时 ,而包括质量调节性失业率在内的一些新概念正在兴起。它注意到 :以全球需求下跌为基础而提出的各种解释已经获得许多人的支持 ,特别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它提议国际社会采取协调措施来对付这一刚刚被人们认识到的失业根源。  相似文献   
39.
试论民事审判中审级制度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司法改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国情的变化、多层次、全方位改革,完善我国旧的审级制度己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0.
杨连菊  乔光云 《理论界》2006,(11):156-157
亨普尔的“演绎-定律”模型和“归纳-统计”模型一直被誉为科学解释的标准模型。本文将介绍标准科学解释模型的主要内容,指出目前它存在的难题,寻求它的理论根源,指出它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