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8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97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183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51.
价值直觉是直觉认识活动的一种特殊形态。编辑审稿的认识活动具有价值认识特性,这也决定了直觉审稿具有价值直觉认识特性。通过对一个直觉审稿典型例子的分析也说明了这个问题。除了功利价值的直觉认识,科学审美价值的直觉认识也是科技编辑价值直觉审稿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52.
敬告作者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衷心感谢广大作者、读者朋友对我刊的关心与支持!本刊将着力从以下方面开展T作,期待与广大作者、读者一道,共创新的辉煌!一、欢迎投稿《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作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双月刊,将继续秉承"繁荣学术,服务现实,创新理论,培育人才"的办刊宗旨,以"立足特色,突出重点,聚焦前沿,鼓励创  相似文献   
53.
编辑偏见的存在有利有弊。编辑偏见有“有意识”与“无意识”之别。在编辑实践中,诱导编辑无意识偏见的发生因素主要有:认知懒惰或繁忙,非理性决策思维以及直觉信心等。编辑无意识偏见存在影响了编辑对稿件内容的客观评价,但因无意识编辑偏见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消除比较困难,编辑必须通过无意识偏见发生前的“有意识”认知、严格落实“三审制”和利用大数据反馈等措施规避无意识偏见发生,以确保稿件价值选择的客观与公正。  相似文献   
54.
论策划编辑制及有关问题(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出版界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试行策划编辑制,自那时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是编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简略地介绍了西方和苏联图书出版社的不同编辑工作模式,建议以审稿为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把发稿前的编辑过程划分为选题策划、内容开发和文字加工三个阶段。作者重申自己对编辑基本规律的理解,强调编辑工作必须力求保证出版目标———创新、质量、效益———的实现,这是出版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决定实行策划编辑制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55.
本刊启事     
为进一步提升期刊学术质量,提高学术公正性,与国际学术惯例接轨,《社会科学辑刊》实行双向匿名专家审稿制度,现已经年,现将有关事宜再告如下。1.本刊只接受作者寄交的符合本启事要求的文字稿,凡不符合本启事规范要求者,视为无效投稿。  相似文献   
56.
本刊启事     
为进一步提升期刊学术质量,提高学术公正性,与国际学术惯例接轨,《社会科学辑刊》实行双向匿名专家审稿制度,现已经年,现将有关事宜再告如下。1.本刊只接受作者寄交的符合本启事要求的文字稿,凡不符合本启事规范要求者,视为无效投稿。  相似文献   
57.
2011年4月16~17日,由《新疆通史》编委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承办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疆学术研讨会暨《新疆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审稿工作会议",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58.
《管理科学》2012,25(1):84
《管理科学》杂志在各位审稿专家的支持和关怀下,又迎来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专家们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对送审稿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审,并提出了具体而中肯的意见,正是您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使《管理科学》杂志的质量得到稳步的提升,在此向各位审稿专家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祝福,祝您  相似文献   
59.
谈高校学报审稿制度的科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0.
何之 《老友》2011,(12):48-49
当时钟的分针和时针交迭在2011年元月31日12时刻度上,我结束了在《老友》杂志编辑部的全部工作——审稿、编辑、校对……这一刻,也同时完成了我由这份刊物的编者。到这份刊物的读者的身份转换。先哲们总是慨叹“人生最苦是别离”。然而在我。或许因为经历了太多死别生离、悲欢聚散,这次别离只是人生舞台上反复演示过的一次情节再现而不再苍凉伤感:或许因为自己已经感到没有能力和精力做好这份随时都要接受读者评鉴的工作。此刻选择离去正恰当其时而没有失落和惆怅。倒是卸下了肩头重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