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510篇 |
免费 | 289篇 |
国内免费 | 12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99篇 |
劳动科学 | 29篇 |
民族学 | 353篇 |
人才学 | 315篇 |
人口学 | 14篇 |
丛书文集 | 4388篇 |
理论方法论 | 710篇 |
综合类 | 9532篇 |
社会学 | 959篇 |
统计学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191篇 |
2022年 | 241篇 |
2021年 | 282篇 |
2020年 | 275篇 |
2019年 | 238篇 |
2018年 | 113篇 |
2017年 | 185篇 |
2016年 | 277篇 |
2015年 | 436篇 |
2014年 | 752篇 |
2013年 | 720篇 |
2012年 | 866篇 |
2011年 | 989篇 |
2010年 | 1037篇 |
2009年 | 1112篇 |
2008年 | 1301篇 |
2007年 | 1093篇 |
2006年 | 1052篇 |
2005年 | 941篇 |
2004年 | 1062篇 |
2003年 | 824篇 |
2002年 | 744篇 |
2001年 | 641篇 |
2000年 | 504篇 |
1999年 | 301篇 |
1998年 | 189篇 |
1997年 | 164篇 |
1996年 | 110篇 |
1995年 | 80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4,(3)
正编者按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文明创造的不同阶段和过程,创造了多彩多姿的物质文明。在人类所创造的形形色色的器物之中,总是从最初的简单、粗笨到复杂、精心,乃至美轮美奂。更为重要的是,许多器物不仅体现了人们不断探索和完善的努力,也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时期和阶段的历史印记、价值取向、审美追求和时尚。许多器物从最初的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到发展成为既有实用功能,又具有一定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甚至最终由于实用功能的退化与丧失,演变成纯粹的文化艺术品。一个器物的演变过程,也往往生动 相似文献
132.
舒开智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审美现代性是近现代以来西方学界一个重要的理论话题。在西方学者那里,审美现代性是与社会现代性相对立的概念,审美现代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自律性的审美和艺术来批判物化现实,抵抗工具理性和资本逻辑对社会的控制,但也陷入了对历史进步的怀疑和悲观主义情绪之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看到了审美现代性与社会现代性不仅有对抗的一面,更有结合和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一面。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既充分肯定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的积极作用和进步意义,审美现代性的发展有赖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也主张通过审美现代性克服社会现代性的阶段局限性、特定时期的片面性,进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3.
王晓英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这两个社会群体在网络文学的审美活动中折射出不同的审美方式。如果说,数字移民在网络文学创作与阅读审美上主要表现为一种传统取向,本质上还是一种传统文学的网络延伸,一种载体的变化,仍然重视文学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和现实性,仍然喜欢一种深阅读、经典阅读方式,仍然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担当;那么,数字原住民则表现出一种完全不同于数字移民的审美流变,这就是:从现实世界到虚拟空间,从群体神圣到自我中心,从实用优先到娱乐至上。随着手机阅读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学审美将向碎片化、动态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4.
王怀昭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6,(4):82-86
现代女诗人冰心一生写过不少诗歌,但是真正建立她文学声名且奠定她诗人地位的诗集则是1921和1922年出版的《繁星》和《春水》。历来,文学评论家们大多关注的是她诗歌中“爱的哲学”,或者从文体修辞学入手,认为冰心的小诗自成一派,乃是极具“闺秀风范”、清新婉约的“冰心体”。凡此种种评论文章,其深层逻辑乃是:冰心的小诗虽然具有一定的价值,但诗歌中的女性意 相似文献
135.
杨蕾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5):13-17
微时代犹如一把双刃剑,它使信息的传播带有技术层面福音,进而改变了人的生存样态,它让人们陶醉于欣喜、享受着便利,拥有更多理性的同时,也将人们裹挟到焦虑、浮躁与盲目之中。微时代的来临带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改观,人们的审美也随之而动,传统的审美活动在微时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缔造一种哲学思维,养成理性、批判、反思的哲学精神是在博弈中寻求平衡,对个人及社会都有极其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6.
苏畅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6(6)
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实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带有形而上特征的审美活动正从孤立的时空中走出来,融入到更为广阔无限延展的日常生活中,文化产品也更多地带有了商品属性成为普遍的消费品。这些都给文艺理论在新世纪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文章试从文艺观的调整、知识立场的反思、批评对象的拓展以及批评平台的拓宽这四个方面对消费时代的文艺理论的建设问题予以回应。 相似文献
137.
梁中和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9-16
苏格拉底会爱一个人吗?问题有两重含义,一是怀疑苏格拉底是否知道如何去爱一个人,重点在“爱”上;二是怀疑苏格拉底是否能真的爱上“一个人”,重点在爱的对象上;同时责问背后还在质疑这种爱的效果能否为其正当性辩护。值得追问的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式的爱究竟与一个具体的人有何关系,爱的对象有哪些,进而追问哲学对个人的教育如何可能,哲人如何在个体与普遍的困境中得以自适。 相似文献
138.
高琼燕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7):230-231
《周易》博大精深的内容中论述了教育的重要性、德育的重要性,并树立了"谦谦君子"这一理想人格形象,对其后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由于《周易》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影响,研究其教育思想有利于促进现阶段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9.
高等教育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而人格思想教育尤为重要。孟子关于性善论、舍生取义、与人为善等思想,深刻影响了千百年来的中华民族,其思想对当今大学生人格道德教育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0.
“揭开公司面纱”法律制度,即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为了保证公平正义的一种救济手段,成功的解决了公司独立人格带来的异化问题。通过一起美国经典案例了解揭开公司面纱的具体情形,分析并得出揭开公司面纱最终是为了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