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27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73篇
管理学   237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285篇
人才学   18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040篇
理论方法论   454篇
综合类   6500篇
社会学   509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494篇
  2013年   493篇
  2012年   617篇
  2011年   673篇
  2010年   729篇
  2009年   701篇
  2008年   875篇
  2007年   756篇
  2006年   701篇
  2005年   629篇
  2004年   618篇
  2003年   505篇
  2002年   466篇
  2001年   389篇
  2000年   305篇
  1999年   184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现代审美经验与现代悲剧的形成和发展之间具有十分内在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关于悲剧的思考根本上源自对现代性问题的理论反思。欧洲1848年革命之后,马克思与恩格斯站在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高度提出审美现代性的理论问题,将悲剧扩展成一个与社会、历史、革命密切相关的广义文化范畴,在此基础上,现代悲剧的理论困难并不在于如何复兴古典悲剧艺术或悲剧理论,而是如何以一种新的理论姿态对现代悲剧经验予以可能性的理论阐释,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在异化的世界中重塑主体内在的精神信仰,这种信仰既根植于历史,又超越历史,基于人性内在的深沉力量,在现实生活中则转化为一种外在的革命冲动,从而实现对现实的悲剧性超越。  相似文献   
92.
中国古代文学中表现出来的悲剧意识,可以分为先秦至中唐前后的生命悲剧意识、中唐以后至明中叶的价值悲剧意识和明中叶以后至清代的冲突悲剧意识三个阶段。以苏轼为代表的价值悲剧意识的特质是在明确地认识到文人的悲剧性定位后对这种悲剧意识进行审美超越,并在超越中建构具有新的合理性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93.
唐代小说中人虎关系作品在与魏晋南北朝同类题材的比较中,显示出突破性与开拓性意义,蕴涵着特有的文化意蕴与审美价值。从形象塑造层面看,虎女形象既有女人的共性特征,又有异于人间女子的个性表现,达到了人性与物性、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艺术境界。从题材新变层面看,其创新表现在:开拓了雄虎化男而与人间女子婚恋的题材领域,转变了文化心态及评价倾向,提升了形象塑造与情节建构的艺术层次,赋予虎皮以独特的象征意蕴。从审美层面观照之,唐人能够化恶为善,化丑为美,大大拓展了小说的审美视域,更新了前人同类题材的审美价值取向,对后代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4.
环境美学的建构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美学不仅拓展了审美对象的范围,而且在新的审美模式的指引下,丰富了人类的审美经验.环境美学的建构性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考察:一是引发环境经验的审美模式;二是环境经验的审美诠释;三是环境审美的价值.在上述规定的视野中,我们可以从介入模式的重构、家园感的建构与中西美学交流平台的建构三个方面来探讨环境美学的建构性.  相似文献   
95.
范宁宁 《理论界》2010,(8):162-163
群众文化艺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其健康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重大。本文从先进文化背景下的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是群众自我发展的客观要求、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是全民审美教育的必由之路三个方面对群众文化艺术教育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6.
在现代社会,人类的消费审美化进程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审美文化产业的崛起表明了消费审美化所达到的新阶段,以及审美经济在现代的重要地位.消费审美化是美学研究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美学在经济领域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契机.美学研究的眼光不应只停留在艺术领域,而应走向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97.
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来看,宋代诗话中的读者接受理论大体蕴涵有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对读者包括知识储备、艺术同感力和想象力在内的文学接受能力的具体要求,对读者在文学接受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作品作出创造性的理解和发挥的权利的肯定与张扬,对读者文学接受差异性问题的辩证认识。宋代诗话中的读者接受理论具有丰富的理论蕴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98.
文学经典重拍一直是影视界的热点现象,观众及学术界始终对此褒贬不一。对经典重拍认知上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重拍的必要性;二是如果要重拍,怎样拍得更好。从审美文化心理结构角度看,文学经典重拍体现了审美惯性和审美变异性的内在统一,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在经典重拍实践中应遵循承传与重构、技术与艺术辩证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99.
音乐是审美和德育艺术,高雅的音乐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滋润,从而帮助她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本文主要从用深情的歌声去打动人心、用优美的琴声去滋润心田、用舞蹈形体锻炼去培养意志三个方面的教学实践,论述了音乐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调动她们的积极性,培养她们优秀的意志品质和塑造高尚人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张伟 《阴山学刊》2010,(5):128-128
晚报上有一篇短文,讽刺晦涩的文风,举例说,有人将“赏花”释为“调动自身的感知力、理解力和想象力,使视觉内在的审美能力与植物的生殖器官的外延部分的关紧密地亲和。”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真的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了。有必要这样诠释吗?如果嫌“赏花”太普通、太俗气了,说成“对花的审美”也就是了。长句子那么拗口,费那么多唇舌,讲出来的全是废话,而且是经不起推敲的。什么“视觉内在的审美能力”,如果视觉不把信息传达给大脑,其本身就能审美吗?至于审美活动在大脑中是如何进行的,这又涉及脑细胞的排列和运动,不是文艺评论家所要关心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