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92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96篇
管理学   623篇
劳动科学   32篇
民族学   322篇
人才学   221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3748篇
理论方法论   565篇
综合类   7969篇
社会学   629篇
统计学   10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376篇
  2014年   632篇
  2013年   635篇
  2012年   785篇
  2011年   880篇
  2010年   925篇
  2009年   930篇
  2008年   1104篇
  2007年   943篇
  2006年   839篇
  2005年   791篇
  2004年   808篇
  2003年   671篇
  2002年   616篇
  2001年   532篇
  2000年   422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子商务正取得日新月异的发展 ,以网络化、知识管理、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分析了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各因素后 ,我们应从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电子商务的法律环境及物流配送系统等方面 ,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与此同时 ,通过转变企业观念 ,构建企业自身网络基础设施 ,促进企业积极参与电子商务  相似文献   
2.
夏太生 《学术交流》2006,(8):160-162
孤愤意识是中国古代文学家的主体意识。然而追根溯源,究竟谁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孤愤意识的作家,这个问题鲜有人论及。屈原是第一个在文学作品中系统表达孤愤意识的署名作家,是中国孤愤文学之祖。屈原的孤愤诗作的美学价值在于具有悲壮、崇高的悲剧美,桀骜不驯的个性张扬之美,香草美人的意境之美,眷念祖国的情感之美。屈原的孤愤文学作品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后世无数的作家多受其熏陶,孤愤意识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主旋律之一。  相似文献   
3.
杨树熙 《南方论刊》2005,(10):63-64
窗外小雨淅沥,平添了春夜几番静谧。我在拜读官演武散文诗集《弦上的舞蹈》。半明半暗的灯影下,影视般幻化出诗人营构的既具体又空灵、既现实又理想、既清晰又缥缈的众多审美意象。在作者笔下,“炼油树”不是“树”,倒是“鲜红的花束”;“冬雾”不是“雾”,却是“冷冻游荡之魂魄”;“森林公园”不是“公园”而是“草的凉亭,花的走廊,绿的篮子”等等。这种“变形”和“异化”,也许跟清人袁枚说的“蚕食桑而所吐青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的道理庶几近之。中国古典美学十分看重“意象”,认为它是“诗的本体”,并把“情与景两者的…  相似文献   
4.
《围城》比喻的审美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秀芝 《学术交流》2005,(6):147-149
钱钟书《围城》中的比喻艺术之所以精湛,不仅因其丰富多彩,更因其意蕴深邃。它蕴涵着汉民族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精警的隐喻结构与通脱的哲理内涵,虚实相涵的哲学理念与相反相成的辩证统一,具象的思维方式与“立象以尽意”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5.
6.
杨献珍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指导,论述了文艺与哲学的辩证关系,强调要把审美创作方法奠定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基础之上,批评了把创作方法看成是单纯表现手法,把表现手法看成是纯粹技术问题的观点;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强调创作主体必须深入参加社会实践,正确处理审美创造中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反对“绝对自由”的美学观和文艺创作中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倾向;要求正确把握审美创造主体的美学素养和创造技法的辩证关系,强调要提高美学修养、艺术地反映社会生活;坚持审美创造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以此作为文化工作者的审美价值取向,用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实践服务,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等等,从而形成了他比较系统的实践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8.
关于“现代性” 问题的讨论以其所具有的丰富的思想内涵,而理应引起当代学界的重视。分析表明,这一概念主要是作为一种思想反思视野出现于当代人文学界,其复杂性集中表现于同启蒙现代性分庭抗礼的审美现代性中。因而通过对后者进行相对深入的辨析,我们有可能为审美理论的现代转型提供一个合适的思想语境。  相似文献   
9.
历代朝廷的雅颂审美情趣反映其礼乐追求,标志各时代政治文化特色。隋唐间音乐大融合,音乐吕律、音阶、声调等发生很大变化。雅颂乐声色追求浑融宏壮、追求清美闲雅,两者交替并立,对初唐昂扬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起孕育作用,也孕育了初唐诗文革新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0.
张淑芬 《学术交流》2005,(1):176-178
余华作为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解读他的作品,应注意对其文本意象符号的分析与透视,深刻理解其中包含的丰富意蕴和流动的画面意境,感悟诗化文本蕴涵的审美情感,而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