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75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69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364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以客家人迁居四川作为切入点,紧紧围绕客家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从四川在客家体系的存在,四川在客家体系中的地位,客家与客籍的区别,客居四川的生存环境,以及四川客家的文化特性五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和平徙居和多元文化融合是四川客家族群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82.
苏皖古民居均是中国江南地区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它们同处越海民系范围内,是该民系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比较两地古民居的建筑特征,发现在它们宏观的共性特征下,隐含着许多微观的个性元素。这些共性与个性的特征在两地古民居的布局模式、结构特征、装饰趋向等方面均有体现,使得苏皖地区古民居呈现出彼此相似但又不乏个性特色的建筑艺术特征,进而也反映了身处同一地域文化范围内传统民居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83.
中原河洛对客家民系及客家文化的形成具有全面、关键、决定性的影响。客家民系主体来自中原河洛,在闽赣边地开基创业奠定了客家文化物质基础。客家重构中原式宗法制社会,形成客家文化的社会基础。客家传承河洛文化刚健自强、厚德、文化和重礼的基本精神。成为客家思想文化的理学根源也在河洛。  相似文献   
84.
李思睿 《民族学刊》2022,13(5):122-129, 144
洛带是成都周边以客家旅游为主要特色的知名古镇,洛带的闽粤赣移民后裔在旅游开发前后发生了从“土广东”到“客家人”这一族群名称和认同的变化。本文指出,首先,在四川客家研究中,要区别“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中闽粤赣移民的移民史,及其后裔成为土广东的认同的历史。在清代至民国时期移民的本土化过程中,洛带的闽粤赣移民后裔与湖广移民后裔之间的族群互动,促使土广东这一族群形成。其次,四川客家族群形成受到整体性的客家族群形成和地方文化精英等多重因素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东山客族”的名称出现,主要受到“民系-文化”客家研究范式的影响;1999年开始,土广东这一族群名称变为了客家人,该变化体现了全球性的客家网络、地方发展、文化精英对于族群形成和认同重塑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85.
客家乃汉民族一重要民系,是由数次南迁的中原汉人与当地土著交往、互动、融合而成的群体。他们徒居赣南后,除了守护自己的中原传统外,还大势吸收异族、异部落文化,形成自己丰富多彩、独具客家风情的文化形态。婚俗作为客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它是客家人生五大习俗中最为重要的礼俗,其形式多样、仪式复杂、功能丰富,体现了浓郁的客家特色。本文拟就赣南客家婚俗予以详细表述,探析其社会文化功能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6.
由赣南师范学院、人类学高级论坛秘书处和客家文化高级论坛秘书处联合主办,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和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共同承办的"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于2011年10月21 - 24日在江西赣州、广东河源隆重召开.大会收到参会论文85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以及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以及韩国大田大学等海内外5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100多名学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87.
由房学嘉等主编的《多元视角下的客家地域文化》一书,收录了关于客家历史变迁与迁徙、宗教信仰与禁忌、家庭与宗族结构、建筑与服饰文化、地域族群互动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这些论文以更广阔的地域研究视角研究客家而不局限于客家本身,在扎实的田野调查资料基础上,深化了客家历史文化的研究。这为下一步开展科际整合,方  相似文献   
88.
潮汕地区客家姓氏往往经由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南迁进入广东东部,以汀州(含宁化、上杭和永定)和嘉应(含梅县、大埔)为重要移居地,饶平横溪谢氏路径也不例外。饶平横溪谢姓先祖溯自宋元之交的谢枋得,经福建宁化、永定、漳州移入横溪。横溪谢姓先祖原先为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逐渐潮语化。通过对客家谢姓的先祖追溯,发现客家人入迁潮汕的一般路径。发现进入潮汕的客家谢氏数量不少,而且往往经历潮语化过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89.
《台湾工作通讯》2020,(2):F0003-F0003
1月中旬,2020年家味·年味台湾青少年文化旅游研习营活动在福建漳州、厦门举行。35名台湾学子和福建高校的10多名大学生一起在福建“过小年”,体验剪纸、拓年画等传统民俗技艺,欣赏古琴雅集、提线木偶、客家山歌等传统节目,感受浓浓的年味。  相似文献   
90.
永定峰市才子童祖宠设计的副榜炉,注重客家传统生活理念、生态意识、人文因素的融合与协调,是客家民系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承载着客家民众对传统生活的深刻记忆。选材因地制宜精于考究、功能便利实用类型规范、结构科学合理严谨细致、造型朴素大方敦实厚重、色彩简洁淡雅不事雕琢,这些是其鲜明特色。峰市副榜炉设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应注重文化理念、工艺技能、人文精神、功能设计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