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234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39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404篇
理论方法论   68篇
综合类   836篇
社会学   86篇
统计学   7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善恶评价标准是一个动态和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善恶评价标准包含了主体性的因素,更是呈现出了变动性和复杂性,并表现出一元与多元的矛盾与对立。善恶评价标准的一元与多元是与善恶评价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客观性和主观性、普遍性和具体性相联系的。善恶标准的一元与多元实际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42.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务形式,对社会各个层面都产生着深层次的影响。网誉认证作为电子商务环境下注册会计师业务的新领域,极大地满足了各商家追寻网上交易安全感的客观需求,同时也加速了注册会计师市场国际化步伐。网誉认证业务的开展,扩展了注册会计师业务领域,加速了企业优胜劣汰的速度,使得电子商务环境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43.
在严格责任立法体系之下,裁判者在适用不可抗力规则于边际案件时所表达的观点,却并非遵循同一原则。对近百件生效裁判文书的具体分析表明,自然力致损场合下,法院判定不可抗力规则是否适用的实质审查要件是以过错为主的,而意外事件、政府具体行政行为等第三人原因导致违约的情形,在有关旅游纠纷、担保纠纷和商品房买卖纠纷的司法解释中已确立免责地位,合同法第121条的限制已被突破,相当一部分无过错债务人均被法院免除了违约责任,真实的裁判逻辑正在向过错归责原则回归。这一合同调整的道德主义倾向应在民法典制定中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4.
中共大庆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召开,对大庆"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建议.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新的发展要求和重大举措,呈现出分析客观、定位准确、指标务实和理念引领的特点.  相似文献   
45.
贾征 《职业》2016,(25):46-47
一、职业指导的工作目标 一是帮助就业.有效地帮助求职者实现就业是职业指导人员的首要工作目标,也是最基本的工作目标. 二是帮助就业稳定.职业指导帮助就业的目标,远远不能解决求职者、劳动者的客观需求,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讲,也不能认为是已经完成促进就业的使命.  相似文献   
46.
47.
48.
针对司法实践中理解、适用串通投标罪存在的歧义,探析该罪的客观要件内容,认为该罪的成立应以存在法律意义上的招投标活动为前提,并对该罪的具体行为方式、罪与非罪的标准以及实践认定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9.
辩证唯物主义在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对人类的精神现象作了更为深刻的探究,认为精神运动是一种以物质为载体的特殊运动形式,精神现象虽不直接占有时间和空间,但它可以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而在时空中运动。这种运动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一、互补式同步变化过程。精神运动在反映物质运动的基础上,精神运动又有自身相对独立发展过程;二、协同化有序上升趋势。物质运动是有序和无序相交,并由无序向有序转化的双向运动;三、物质为载体的能动运动。精神运动离不开物质载体和物质运动过程。但精神运动自始至终充满着活力;四、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发展动力。精神的产生和发展则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0.
康德写作《判断力批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弥合前两个批判之间的裂缝,在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完成他的整个批判哲学体系。康德通过判断力来解决这两者的沟通问题。在他看来,若在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建立联系,必须以实践理性为主导,用实践理性的自由来影响理论理性占统治地位的经验领域。但是,若要沟通彼此,尚缺一个中介。而反思的判断力是可以担当此任的。反思的判断力之所以能够作为联结彼此的中介,关键在于它的一个先验原则———自然的合目的性原则。正是因为这一原则,我们才能够将自然界看成一个由低到高不断进展的目的系统,因而使得从自然到自由的沟通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