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0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54篇
管理学   698篇
劳动科学   29篇
民族学   100篇
人才学   160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1029篇
理论方法论   224篇
综合类   2842篇
社会学   470篇
统计学   12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404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455篇
  2010年   426篇
  2009年   379篇
  2008年   514篇
  2007年   412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吴建兴 《金陵瞭望》2005,(17):41-41,40
实施危机管理是国有企业内部机制转型的客观要求。作为过去隶属于铁道部的戚墅堰机车车辆厂,有着“半军事化”的浓厚特色,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都是绝对服从上级主管部门的指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是由主管部门说了算,干部、职工没有生存意识、效益意识及危机意识,只是一个劲地躺在国家身上。改革开放后,企业被逐步推向市场,成为市场的主体,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开始转变。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作文指导中走入了一条应试作文教学的误区。如作文结构模式化,语言运用成品化,材料选择通用化,写作缺乏个性化,这是作文教学的悲哀。作文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的生命价值律动的体验。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作文教学一定要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本位,加强生活体验,抒写自然之睛,感悟世间万象写出作文“大气”,运用创新思维,使作文溯本求源。  相似文献   
13.
大众与狂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狂欢是大众文化的一种重要的接受模式。它与以往的文化接受模式有所不同。但这种狂欢模式并不是大众文化时代独有的 ,其所以在大众文化时代再度兴起 ,有着时代的、审美的、心理的、社会的原因。这是一种不容忽视但需加以引导的模式。在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 ,没有或仅有这种模式都是不正常的。  相似文献   
14.
从自然美、人文美及作品主题思想等几方面探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美感体验 ,引导学生触摸文学的脉搏 ,就能走近作家的心灵 ,感悟美 ,欣赏美。在当今语文阅读教学中 ,面对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失落 ,情商教育对语文阅读教学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文学中 ,池莉惯以“非女性化”写作而著称 ,但她的两篇近作《乌鸦之歌》、《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却显示着作者向“女性写作”的转变。文章从这两篇小说的女性叙述立场、女性成长的叙述话语和作品的审美风格等方面阐述女作家性别创作立场的位移  相似文献   
16.
教师忽略学生学习的现状,对作文求高求大求全,是影响学生作文的消极因素之一。宜根据实际客观地评分,并 适当运用激励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最近,在韩国非常流行一种死一把的活动,参与这个活动的人首先要进行一个以生命的意义为题的测试,留下肖像,写下遗嘱,然后躺进棺材里。体验者能在棺材中听到哭声,大约15分钟后,工作人员再打开棺材,体验活动结束。  相似文献   
18.
范玉芬 《科学咨询》2008,(20):56-57
针对新课程改革中语文作业"只求新,不求真"的现状,提出语文作业设计应以"心灵体验、人文关注"为中心,从与自然、与文本、与心灵对话三方面出发,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文本--生活--心灵的观照,真正达到语文作业人文精神的体现,以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  相似文献   
19.
关于诗人屈原之死历来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论题。本文认为 ,古人对屈原死亡的关注方式于考察诗人自杀事件的意义是值得怀疑的 ,力图回到作者文本本身 ,以现象学本质直观的研究视野对屈原自杀事件作一全新的审视 :通过分析屈原诗歌文本中作者潜在的体验模式 ,认为屈原自杀的终极根源在于其深刻的追问精神与存在根据缺失的无法超越之间的深刻张力  相似文献   
20.
李伟萍 《唐都学刊》2007,23(1):48-51
少女光洁的肌肤、纯洁的心灵和母性的温情是孤儿川端的“救世主”,在感官与纯洁、母性与少女之间川端作品中出现了美女与佛的结合,进而形成了其文学中感官因圣洁而得到净化的“好色”情调。因此,从内在的形成原因来看,川端文学的“好色”情调是其诗化了的孤儿的缺失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