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8篇
管理学   145篇
劳动科学   66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21篇
人口学   92篇
丛书文集   400篇
理论方法论   107篇
综合类   1151篇
社会学   311篇
统计学   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作为和惠特曼齐名的惟一诗人,以其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视角对自然进行了描绘,从她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复杂的自然观,既有超验主义的成分,又有非超验的成分。从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视角出发,指出冬天的意象在狄金森诗中不仅大量存在,而且是作为一个背景存在;同时指出冬天所具有的特殊的意义,狄金森对冬天的诠释,以及冬天和死亡的关系,冬天和现实的关系,由此来分析狄金森思想中的现实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162.
仁心 《女性天地》2012,(5):16-18
万里迢迢,把"植物人"女婿背回国2008年2月9日,大年初三,家住郑州市上街区的朱风奇正和亲友推杯换盏,突然他接到一个陌生来电:"你是朱晓瑞的父亲朱风奇吗?我是方计委的叔叔,刚才我接到  相似文献   
163.
狄更斯和郁达夫都曾在作品中留下对火车的情感和记忆,并且运用了相似的写作手法。他们都非常用心地描绘车窗外不断流动变化的风景,认为这种新的经验不但影响或左右了乘客的心境,也彰显了社会各阶层的生存差异;他们都感到火车与死亡和魔鬼之间有某种神秘的关联。但亲历脱轨事故之后的不同反应体现出火车在两人的心目中和作品中占据着非常不同的地位和价值。从对火车这种物质性因素的重视程度来说,二者可以分别作为中西表现方式的代表,一个是再现,一个是表现。  相似文献   
164.
本文通过对作品《纳棺夫日记》的人物形象、主人公心路历程分析,探究出日本社会人们对死亡的不同理解和认知。通过解读出现在作品中的"自然界动物之死""雨夹雪""不可思议之光"等多处细节的深刻内涵,探讨作者青木新门的生死观及其给予现代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5.
变暖的行星,干涸的世界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将会出现一批新的移民。数千万人将不得不远离他们的家园,他们将冒着暴力和贫穷的威胁,频繁地在各个大陆及其边界游走,以寻求工作和庇护所。尽管他们的情况和其他难民不同,并非归咎于战争或者迫害等常见的困境,而是因为天气。如果你还没有听说过不断上升的  相似文献   
166.
王地山 《天府新论》1999,(6):96-96,F003
郑青同志最近编著的科普书籍《最后归宿》,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视角,阐明如何对待衰老与死亡,对生老病死这些并不轻松的话题坦言直陈,表现出对生命历程的深刻领悟,这对帮助老年朋友珍惜人生、理解归程,从而弹奏好生命的最后一个乐章是颇有裨益的。人总是要死的,但不少老人却谈死色变,视为禁忌,怀着深深的恐惧感;有的人则企望“长生不死,得道成仙”,从而为“法轮功”等歪理邪说的传播提供了土壤。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指出:“生命迟早都有一个归宿”、“衰老是人生正常生活的自然规律。”人的老化过程既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也有后…  相似文献   
167.
人的临终遗言或许能提供比其生前更真实的思想资料,透露出比正史所载更为真切的历史信息.汉晋之际士人临终遗言中体现出来的死亡观,经历了一个从"嘉生恶死"到忧生顺死、从追求厚葬奢葬到践行薄葬俭葬的演化过程.通过对汉晋之际士人的临终遗言及其背景的解读,可考察汉晋时期士人死亡观演变的轨迹,进而从一个侧面解读这一特殊时代的思想史.  相似文献   
168.
“死亡”儿子4年后竟复活人间 陈桂花和丈夫王宝林是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龙蟠乡一村的村民。早年,陈桂花曾多次怀孕,但每次都流产了,失去了生育能力,她向丈夫提出去收养一个孩子。陈桂花的舅舅在龙蟠乡一家医院工作,她很快找到舅舅说出了打算收养孩子的想法,想要舅舅帮忙,舅舅一口答应了。没过多久,2003年4月24日上午,陈桂花夫妇从舅舅所在的医院抱回了一名男婴。  相似文献   
169.
庄子与叔本华之死亡智慧,源于人类的生命意志,人类在此无论如何终归逃不脱人生大限。人在彼岸世界,凭藉着"灵魂"与"气"之氤氲,导引出庄子生死轮回观的真谛;叔本华则用自然不灭原理来证明人类的不灭性(轮回)。世界作为个体有生有死,但是我们人这个类、这个物种、这个理念却是永远不灭的。文章讨论了庄子与叔本华以不同的方式和跨越时空的死亡理解与诠释。  相似文献   
170.
《阅读与作文》2008,(11):37-37
巴罗莫角在加拿大北部的北极圈内,这个锥形半岛被人们称为“死亡角”。该半岛长22千米、宽6.26千米,锥形底部连接着帕尔斯奇湖岸,大约有三千米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