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78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33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865篇
理论方法论   226篇
综合类   1395篇
社会学   92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马丽萍 《天府新论》2007,(Z1):128-129
2004年修宪在宪法总纲中确立了私有财产的地位,扩大了私有财产的范围,建立了私有财产征收征用补偿的制度,此举具有深厚的法理基础和巨大的宪政价值,但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在两方面仍有瑕疵:对私有财产权保障的种类和保障的客体范围限制过大;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还需再彻底一些。  相似文献   
942.
杨雪冬 《社会科学》2007,18(9):25-37
政治文明与宪政建设密切相关。文明化是公共权力运行的内在要求,是政治的内在属性;现代宪政建设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和制度性保障。现代宪政建设不仅是制订宪法,更是实践宪法。各国政治文明发展水平的差距实际上也是宪法实践程度的差别。因此,宪政文明建设除了要考虑到现代政治文明的普遍性原则外,还要照顾到各国的国情。就中国来说,宪政文明建设包括国家宪政化、政党宪政化以及社会宪政化三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943.
宪法解释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宪法学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对于如此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只有从民主、法治与宪政关系的高度入手,才能抓住分析和解决宪法解释问题上相关分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44.
审视应然性——一种宪法逻辑学的视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宪法逻辑学的方法 ,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角度探讨了“应然性”的内涵 ,指出在价值论意义上的“应该”的逻辑形式表现为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两个价值区域。作为确定性的“应该”表现为以认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不得不”和“不应该”。“不得不”作为一种能力判断是被传统的法哲学所遗忘的范畴 ,它可以避免“假设”理论给应然性所造成的过度不确定性 ,因此 ,应当将“不得不”作为考察具有最低限度确定性的“应该”的逻辑准则。“不应该”是超越各种文化内涵之上的普遍主义准则。作者基于对应然性的逻辑分析 ,指出应然的宪法宪法的应然性属于两个不同的价值范畴 ,并由此区分了“前宪法现象”与“宪法现象”在构建宪法价值体系中的不同功能 ,强调现代宪法的价值核心是一种“法治法”。  相似文献   
945.
国家干预论是当前经济法理论的重要基础,亦是经济法理论发展的瓶颈所在。国家干预论在调整对象论的框架内追求经济法的独立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入"市场失灵"理论,最终将"干预经济"确立为国家的经济职能与经济法的根本使命。但是,国家干预论面临着解释力不足和指导性不足的双重困境,因为它立基于教条化的理论框架与进路,不完整的经济法世界观以及非客观的经济法历史生成论。经济宪法进入经济法学的视域是实现理论转型的开始。经济的宪法治理,即"经济宪治",应成为经济法学的理论基础。经济法的根本立足点是实现宪法确立的经济秩序,经济宪法是经济法的效力基础与内容基础,塑造了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判断与合宪性约束。经济宪法与政治宪法共同构建了经济法治的原则与框架。  相似文献   
946.
回顾了1982年宪法颁布前新中国政治文明建设走过的风雨历程,分析了1982年宪法设计的中国特色政治文明模式,这个模式由党的领导、良好政制、人民民主、法治、人权等要素构成,在它的引导和保障下,中国政治走向民主昌明.  相似文献   
947.
各国宪法关于保护少数民族权利规定的立法原因 ,立法例的形式特点、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48.
在现代法治社会,宪法是一个国家各种法律制度赖以制定和建立的基本依据。宪法能否贯彻实施以及贯彻实施的程度如何,是衡量该国民主和法治程度的标尺。为保障宪法实施,现代世界各国都建立了宪法监督制度。当今世界上三种主要宪法监督模式及其理论基础各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如何取长补短,使宪法监督有坚实可信的理论支持,是进行我国宪法监督制度设计时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49.
21世纪我国宪法变迁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家清 《江汉论坛》2001,1(11):58-60
宪法本质、宪治规律、中国“土壤”和世界宪法走向是制约未来我国宪法变迁价值取向的四个主要因素,它们分别对未来我国宪法变迁的价值取向起根据性、决定性、根源性、条件性作用。在上述四个主要要素的共同作用下,21世纪我国宪法变迁必将依归利益优位的正义与利益统一、自由优位的秩序与自由统一、权利优位的权力与权利统一、民主优位的法治与民主统一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50.
企业民主管理是企业职工依照法律规定,以主人翁的身份,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监督各级干部,当家作主,行使民主权利的活动。我国《宪法》规定:国有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由此可见,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企业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企业与资本主义企业的根本区别。企业民主管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基础与环境是相当成熟的,但也应看到,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作为企业人和社会人双重身份的职工,既受企业民主管理实践的影响,又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还存在着许多困惑和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