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回族宴席曲是西北甘、青、宁回族人结婚喜庆时演唱的一种民间传统仪式歌。文章论述了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并与西北花儿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2.
宴席曲是在甘、青两省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群众中广为流传的歌唱艺术形式。宴席曲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文化信息及穆斯林群众鲜活厚实的生活状态,并折射出甘肃地区穆斯林群众的伦理观念、价值趋向、行为方式及其独特的情感抒发方式。  相似文献   
33.
中国自古以来就推崇“民以食为天”,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习俗。中国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生产方式。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食俗的一大特点。这与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及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中国古人认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膻。”而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聚食制。聚食制的起源很早,这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发掘中可以见到,并且这种聚食古俗一直沿袭至后世。聚食制的长期流传,无疑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在食具方面,中国人乐于使用筷子。《礼记》中就曾有“饭黍无以箸”的记载,可见至少在殷商时代,中国人就已经使用筷子进食了。筷子一般以竹制成,一双在手,运用自如,既简单经济,又方便实用。许多欧美人看到东方人使用筷子,叹为观止,赞为一种艺术创造,认为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34.
高艳芬 《小康生活》2000,(11):46-46
酸菜、豆饲是贵州风味特产,历久不衰,百吃不压,经济实惠,家庭俱备。酸菜又是极好的消夏之品.“肉末酸菜汤”还登上宴席的大雅之堂,在山珍海味之间“一枝独秀”.在城里,不少人靠卖酸菜而发家致富。豆饲是酸菜及各类菜蔬菜作蘸水用的主料,其风味独特,是其它酱类所不能替代的现将二者的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5.
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的旋律与民间哭丧调、花儿在每句的尾音、乐段终止间均使用下滑音,各调式的音阶以五声音阶和六声音阶为主。商调式的音阶以"商/徵音开始的徵调式"和"宫音开始的宫调式"为基本特征,而其在唱词结构以二句体和四句体为主,这些体现出西北民间艺人在演唱时节奏的随意性特征。  相似文献   
36.
王雨磊  王宁 《中州学刊》2012,(4):107-111
关系是一个中国情景下具有本土色彩的实践和学术词汇,在中国本土社会科学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关系研究中,传统的关系再生产理论中的功用性范式和互惠性范式都有可取之处,但都不能完全解释宴席中关系再生产机制。宴席所涉及的物的流动构成一种稳定的物质交换关系,称之为人情债机制,它是一种从自利动机到互惠结果的过程性机制。宴席同时涉及主客之间在情绪和身体等方面的卷入,称之为关系的人情味机制。宴席中关系通过人情债机制和人情味机制得以再生产。  相似文献   
37.
打调是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类别之一,内容多取材于社会生活,常用大胆夸张、辛辣讽刺的创作手法,即兴编创出逗趣、幽默的段子,动之以情,晓知以理,寓教于乐。打调音乐的曲式结构属乐段体,一般由曲头、正词唱腔和曲尾三部分组成。由于唱词的即兴性和随意性。造成了乐段结构中乐句的不规整性和多变性。打调多为徵调式。羽调式次之,商、宫、角调式较少:打调在旋法上的共同特征是旋律音调与原声调仅相关联。曲调的主体部分在演唱时具有似说似唱的数板特点:打调的唱词结构比较自由。以七字句居多。在演唱中"调把式"们可根据内容的需要随时增减字数。二、四句结构是其常见形式。  相似文献   
38.
西北回族宴席曲的类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平 《回族研究》2004,(1):104-105
在西北回族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数宴席曲。宴席曲的唱词内容十分广泛,涉猎面很广。内容丰富多彩,曲调形式多样,旋律优美动听,朗朗上口,能歌能舞,保留着元、明、清时代西北少数民族歌舞小曲的古老风貌。曲调的风格几乎涵盖了西北所有民间音乐特征。根据笔者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按照民间音乐基本分类方法,结合西北回族宴席曲的具体风格特征和内容形式,可分为四类:叙事曲、五更曲、打调(也称"打搅儿")和散曲。  相似文献   
39.
文章在青海省海北地区门源回族自治县的回族宴席舞进行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宴席舞的历史渊源、现状作了初步的调查和研究,并提出回族宴席舞做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应予以充分的发掘与保护。  相似文献   
40.
温继军  邓铁成 《职业》2013,(36):96-96
宴席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不仅是烹饪工艺综合欣赏的生动再现,而且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凝聚和全面演示。本文主要阐述了宴席设计的系统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